今年以来,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引发了调控预期升温。3月25日,上海、深圳两地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措施,均从调高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社保缴费年限两个方面着手,意在打击楼市投机,抑制房价非理性“疯涨”。
25日,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俗称”沪九条“),推出更严格住房限购政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系列组合拳。明确非本地户籍人士限购政策由社保缴纳满2年改为满5年、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及第二套非普通住房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七成。
当日深夜,深圳楼市调控新政也宣布落地(俗称“深六条”)。明确购买首套房但近2年内有住房贷款记录的或在本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结清相应住房贷款的,贷款首付比例执行最低四成;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且需提供3年以上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
沪深两地楼市调控“靴子”落地,对比两地的调控措施,业内人士表示,“深六条”此时出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楼市调控政策措施在预判范围之内。力度上,全面弱于“沪九条”,堪称史上最温和的楼市调控。
“深六条”政策力度与幅度及有杀伤力全面弱于“沪九条”。主要原因六个方面:其一是试探市场反应,同时担心市场的反弹性过大,导致楼市迅速入冬,不利楼市稳定。其二是考虑到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供求不平与库存不足、需求过于旺盛、土地严重供应下降、人多地少的客观事实。其三是经济稳增长的需要。其四是保障房供应大幅度增加的特殊性,每年8万套,量大。其五是照顾房企与股民的感受。其六是避免土地市场陷入萧条,影响房地产方面收入。
杭州买房现在可以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