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的本质
两国不同的货币体系,如何来确定两国之间货币的关系呢,即如何确定汇率呢?
在两个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市场坐标系中,相同的物品应该具备相同的质量m,即通过货币坐标系的变换后,相同物品在另一个国家也具有相同的质量,即在1国可以购买某种标准品的货币额,兑换到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后,依然可以在另一个国家购买等量的此种物品,将货币的这种属性称之为等购买力原则。换句话说,数量为a的1国货币在1国可以购买1kg的某种产品,货币兑换成2国的货币后,数量为b,在2国依然可以购买1kg的某种产品。即货币的购买力,或者说货币的质量不因货币坐标系的改变也改变。
设某一标准物品的质量为m,在1国需要p1单位的货币1(m1表示1国的单位货币质量或者价值),在2国需要p2单位的货币2(m1表示1国的单位货币质量或者价值)。
由于两国同一物品具有相同的质量m0,则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m0*1=m1*p1=m2*p2
上式表示p1单位的m1货币等价于1单位的m0物品,p2单位的m2货币等价于1单位的m0物品。经济学家所说的等价交换,或者可以换成等质交换,同一标准参照品在不同的货币参照系中,质量保持不变。
汇则率e= m1/m2=p2/p1,即汇率表示的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质量,或者说相对价值。如果一国的此种标准物品价格上涨,如p2上涨,由于标准物品的质量m0不变,则其货币质量m2(价值)必定下降。所以汇率e=m1/m2=p2/p1,以某一货币衡量的同种标准品价格p越高,则此种货币的单位价值(质量)越低。以前国家之间使用黄金来作为标准品,现在的经济学家也有使用汉堡作为参照标准的。标准物品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物品的加权。假设一个相同的麦当劳汉堡,在美国的价格p1是3美元,在中国的价格p2是18元人民币,则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e=美元/人民币=m1/m2=p2/p1= 18/3=6(6:1)。如果汉堡的价格从18元上升到21元,则e= m1/m2=p2/p1= 21/3=7(7:1),汇率上升,美元的相对质量m1/m2上升,人民币相对价值下降。以国内标准品来衡量m2=m0/p2,物品的价格p2上升,则其货币质量m2(或者说价值)下降。
单个标准品的衡量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可以通过增加标准品的种类和数量的加权方式来衡量一国的价格水平,进而得到较准确的真实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