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954 0
2016-04-01
1 论文标题:致敬邹至庄教授专辑序言

2 作者信息:Dwight H. Perkins,
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

3 出处:Dwight H. Perkins. Preface for Special Issue Honoring Gregory Chow[J]. Front. Econ. China, 2016, 11(1): 1-6.

链接:http://journal.hep.com.cn/fec/EN/10.3868/s060-005-016-0001-5    OR     http://journal.hep.com.cn/fec/EN/Y2016/V11/I1/1

4 摘要:如下。


编按:本文摘自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Dwight H. Perkins教授为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FEC2016年第1期所写的《致敬邹至庄教授专辑序言》。序言回顾了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总结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邹至庄留学项目和福特班的提出、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其影响,概括了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转型历程并高度评价了邹至庄教授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FEC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英文学术季刊,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担任主编,拥有由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组成的强大学术顾问委员会,及众多顶尖华人经济学家组成的共同主编团队和编委会。本刊欢迎经济学各个方向的理论性、实证性论文,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及其他转型经济相关的论文。


FEC论文速递


致敬邹至庄教授专辑序言(摘要)

Dwight H. Perkins

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



中国从苏联式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历史广为人知,但即便是从事该领域的经济学家可能都很少知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国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在经济学教学、研究和政策分析上发生过同样迅速的转型。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少数西方经济学家如何帮助促成了这一转型。在这些经济学家中,邹至庄教授的贡献最为突出。


在此转型之前,中国的经济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大学教学及学术科研多数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上没有市场经济学(想不到更好说法,暂且如此称呼),而这是当时大部分市场化高收入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学习的经济学。


1979年,这一状况开始悄然改变。福特基金会开始选送一些中国经济学家赴美了解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同时,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派了第一批美国经济学家到中国,率领代表团的Lawrence Klein(后来不久便获诺贝尔奖)利用这次机会说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接受其倡议,在中国为感兴趣的经济学家举办一次计量经济学研讨会。会议于1980年举行,邹至庄教授便是研讨会上的重量级师资之一。


研讨会获得巨大成功。它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学家来华举办研讨会以及个人讲学的热潮,最大型的此类活动得到福特基金会的支持,相关研讨会由最卓越的美国经济学家牵头组织,经济学的主要分支领域均有涉及。邹至庄本人也组织过类似活动,他组织的微观经济学研讨会是中国政府教育委员会赞助的首个研讨会。


正是此时,邹教授开始努力加快推进中国大学生赴美学习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一事。本专辑致敬邹教授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研究转型作出的卓越贡献,稿件作者就包括许多当年参加了该留学项目的学子。这一留学提议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中国举行考试,选出最有资质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业的学生。二是寻找并鼓励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经济系接收这些学生并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1984年,邹教授会见时任总理赵紫阳,会见及谈话内容随后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邹教授提出一个重要提议,启动市场经济学领域人力资源的培训项目,以便在20世纪90年代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院系配有市场或“现代”经济学的专业师资。提议得到国家教委(1998年更名为教育部)支持并获得福特基金会资助,最终于1985年成为中国七家综合类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一部分。


该项目持续了十年,超过500名学生接受了规范严格、相当于美国博士一年级水平的研究生课程。项目师资主要来自美国,少数来自英国,都是一流的经济学家,其中一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另一位成为英国勋爵。世纪之交,中国大学的经济学教学已经转变成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市场或现代经济学。这种转变的出现与以上种种努力密不可分。


本文简要回顾了邹至庄教授在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转型上所做的贡献,并未涵盖邹教授在经济学或中国经济领域的贡献。本文只是描述了他的关键贡献:在一个国家的大学里,如何促成像经济学这样的主要学科教育最迅速最全面的转型。在世界各国,大学一般都是比较保守的机构,类似巨大变革可能要花费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在中国,这种转型仅仅用了20年。来自国内外的许多人都为此做出了努力,但自始至终邹至庄教授都是这个转型中的核心人物。



                                                                     (概括中文稿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FEC本期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hep.com.cn/fec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

关注FEC期刊最新动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