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经济新闻召集人是我第一个完整的主管工作,我带领7个人,负责每天财经企业新闻的采访供稿。在那3年中,我工作愉快,与之前做记者、自己管自己,我完全不觉得有任何困难,工作内容似乎没变,团队的工作表现也很好,我不知不觉就从工作者变成主管,看起来做得还不错,自以为是个好主管。
直到后来独立创业,亏损累累,我才彻悟前非:我是一个笨主管,根本不懂如何当主管,可是为何我在报社时,却没有察觉任何困难呢?
这就是主管能力的盲点。当组织的系统、制度、工作目标、绩效要求都很清楚透彻、秩序井然时,主管只要顺势而为,几乎可以无为而治,就完成主管工作,我在《中国时报》时,就是这种情况。一个从认知、态度到实务都不知「主管」为何物的人,竟也顺利当了3年的主管,而且在同行中表现不俗。
主管的绩效,是两种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是主管本身的能力,另一则是组织的能力。如果是大公司,可以雇用最好的人才,而且制度良好、目标明确、绩效评比透明,工作者不轻易离职,这些都是组织提供的资源,也是组织自动形成的管理能力。这时,主管所需具备的主管能力就不明显,通常只需具备工作上的专业能力就能应付。因此,在大公司中适应良好的主管,未必真正具有主管的专业与能力,这就是主管能力的盲点。
每一个主管其实都有两种专业:一种是「职能的专业」,例如财务、业务、营销、企画等,或者像我从事媒体工作所需的采访、编辑等;另一种则是「管人与带领团队的专业」。前者从工作开始,就不断被训练、被检验,后者却是从升上主管才开始面对,通常是自己慢慢摸索学习,欠缺专业训练。再加上「管人」的能力又与组织提供的管理能力相互纠缠,以致于不易被检验,因此许多主管能力的盲点永远存在,无法被改正。
主管如何自我检查能力上的盲点呢?如果你服务于行业领先群的公司,而且福利制度良好,那就是主管盲点的最高危险群。在好公司服务,只有一种人能排除主管能力的盲点,那就是经常保持杰出绩效。你能常保杰出,证明管理能力一流;但如果绩效一般或不佳,代表你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是个有主管盲点而不自知的主管。
「主管的盲点」是个隐藏性缺失,大多数主管检讨绩效时,很少将问题指向团队领导、待人处事、训练、协调沟通等主管的基本技能,因此主管的盲点往往变成大多数主管的隐形杀手。
仔细检讨自己管人和管理团队的专业,剥离公司所提供的资源,才能彻底检查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主管的盲点」,并进一步加以改正,成为真正的好主管。
From: Manager Today 作者 何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