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理论至今未能完成真正整合,或许就是在于这些事情真的太复杂了吧,远超过我们所知。但是也觉得大家不要忘记罗斯福新政中对银行业的整顿,确实是恢复了人们的信心。银行资金回流。
至于均衡产出,它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合,二战消灭了过剩产能不错,但是他是否将供给能力也消灭了不少呢?而总供给的成熟理论包括内生增长都是长期理论,就像价值这个概念一样,相比于价格,和真实世界离得较远。而短期的生产供给理论,都不成熟,都是一种又一种的猜想,且微观基础不牢固。
所以这个问题现在没什么办法讨论。国家的政策对于总需求究竟有多少拉动作用?(注意,这个你不能只看产出增加还是减少,必去剔除掉私人投资减少带来的产出减少才是公共投资带来的产出增多)。对人们心理预期的影响有多大?对于这个国家的供给能力尤其是短期供给有多少影响?(究竟是降低了储蓄让产出减小还是改进了基础设施让产出更多?)
这些经济学都没有办法解释,所以郎咸平的观点也算得一家之言,我们不管赞同还是反对都是无力的。第一没有完整理论作支撑,第二没有完全数据验证他的观点。
正如卢卡斯所说,我们早就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