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7 13:08:06编辑过]
五、我国自由市场改革方向的理论来源
~~~~~~~~~~~~~~~~~~~~~~~~~~~~~~~~~~~~~
当年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打开一个缺口的正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这一主张,而这一主张是计划与市场这两方意见妥协的结果."为主"是妥协之后才加上去的,是主市场一方为迅速打开计划经济体制缺口而不得已接受的.
当年这一主张成熟于广东,确切地说是原广东省财贸办公室.其实那场历时好几个年头的关于"市场调节"的整个争论过程都没有运用到那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当然也没有他们的名字,因为"市场调节"的最原始提出者是个从来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年轻人,但这个年轻人他有机会通过广交会这一窗口去观察外界.最终他能够赢得这场争论,那是因为国内经济环境正如他几年前挑起这场争论时所预言的那样在急剧恶化,而且已经到了无法不接受"市场调节"的地步了.
他当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那是没有人能够听得懂的东西.他认为人类行为根本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人为",所以,人为设计的完美制度一定不适合人类.其实他质疑的还不仅仅是计划经济体制.
刘国光更是坦承,他的思想是"发展"的.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几代人都是按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条文所提倡的"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思想根基都差不多.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如果这一根基从来就没有殷实过,他的思想和观点当然会显得飘忽不定,当然会不停地"发展".马克思就是这样,他创建马克思主义在前,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后.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在晚年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因此放下了<资本论>转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如果年轻马克思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生命,研究人类,他很可能不会创建马克思主义,因为那个终极完美理想目标根本不符合生命本性.
刘国光更是坦承,他的思想是"发展"的.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几代人都是按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条文所提倡的"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的思想根基都差不多.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如果这一根基从来就没有殷实过,他的思想和观点当然会显得飘忽不定,当然会不停地"发展".马克思就是这样,他创建马克思主义在前,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后.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在晚年发生了重大转折,他因此放下了<资本论>转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如果年轻马克思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生命,研究人类,他很可能不会创建马克思主义,因为那个终极完美理想目标根本不符合生命本性.
如果把眼光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这就如同一群互不交流的瞎子在摸象一样.我觉得还是应该从生命出发,因为经济现象绝非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是存在于整个地球生命圈.
仰望明德楼 发表于 2009-5-2 20:02
此外,还可以有把握地指出,当时热衷鼓吹高消费的人,也完全忽略了凯恩斯所指出的“消费倾向”(propensity)规律:收入愈高的人消费倾向愈低。而由此引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社会贫富两极若尖税分化,将导致社会消费需求的急剧收缩,乃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近年我国经济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而储蓄余额仍大幅度上升,同时发生经济不景气。这种情况表明,凯恩斯这个观点也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还想指出最重要的两点:
(1)凯恩斯经济学被经济史家称作“危机经济学”,这不仅因为其诞生背景是30年代的大危机,而且因为他的主要分析,也是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周期性危机问题的。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主张国家通过宏观控制干预经济,而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
但耐人寻味的是,近年与凯恩斯学说一起在中国并行不悖地大为流行,并且深刻影响了某些经济决策的另一派西方经济理论,却恰恰是凯恩斯所极力攻击的新古典学派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