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存在哪些问题_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三方支付存在哪些问题
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 模式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并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发货;买方收到货物,并检验商品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上。第三方支付作为目前主要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最重要的是起到了在网上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起连接,实现第三方监管和技术保障的作用。
在行业发展期间,第三方支付逐渐暴露出以下的问题,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1.风险问题
在电子支付流程中,资金都会在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处滞留即出现所谓的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立支付结算账户,先代收买家的款项,然后付款给卖家,这实际已突破了现有的诸多特许经营的限制,它们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因此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2.电子支付经营资格的认知、保护和发展问题
第三方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银行将以牌照的形式提高门槛。因此。对于那些从事金融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赢利,更重要的是能否拿到将要发出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
3.业务革新问题
因为支付服务客观上提供了金融业务扩展和金融增值服务,其业务范围必须要明确并且要大胆推行革新。到目前为止,全球拥有手机的人多于拥有电脑的人,相对于单纯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领域将有更大的作为。所以第三方支付能否趁此机遇改进自己的业务模式,将决定第三方支付最终能否走出困境,获得发展。
4.恶性竞争问题
电子支付行业存在损害支付服务甚至给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冲击的恶意竞争的问题。目前,国内的专业电子支付公司已经超过40家,而且多数支付公司与银行之间采用纯技术网关接入服务,这种支付网关模式容易造成市场严重同质化,也挑起了支付公司之间激烈的价格战。由此直接导致了这一行业“利润削减快过市场增长”,在中国,惯用的价格营销策略让电子支付行业吞下了利润被摊薄的苦果。
5.法律、法规支持问题
在保护电子商务交易的同时,从支付认证、支付标准和交易公开性的角度看,我国必须考虑建立一些标准,为工商管理、税收管理和政府的行业管理作技术上和政策上的准备。如何规范电子支付业务、防范支付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广大商户和用户在电子支付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影响我国电子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法规的颁布,将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中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首信股份公司和上海环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们主要为B2C网站服务,在电子商务交易当中,银行若逐一给数十万家中小商户开设网关接口,成本过高,得不偿失。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作用就是通过搭建一个公用平台,将成千上万的小商家们和银行连接起来,为商家、银行、消费者提供服务,从中收取手续费。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在银行基础支付层提供的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提供网上支付通道。
典型的企业有:上海环讯,北京首信,云网支付,网银在线等。第二类是依托自身的电子交易网站,建立自己的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的未来趋势
1.第三方支付市场将会形成“割据”形势第三方支付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客户对象级差范围大,服务种类形式繁多,不可能出现“一支独秀”的局面。由于市场的虚拟性,没有时空的限制,很难出现传统市场中的真空地带,而且服务的提供者是机器,也难形成个性化的服务,所以市场的形式也不可能是“百花齐放”。在市场的撕杀中,资本雄厚的,技术实力强的,市场定位;隹确的,有创新能力的少数几个企业将会占据整个市场,最终会形成“割据”之势。
2.第三方支付的服务将更深入,更细化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行业化服务的深入,第三方支付业务也将更细化,走向更加细分的市场。同时这也会让第三方支付商的产品具有差异化和专业化,摆脱恶性价格竞争,步八良性循环。那些能最早深入到某具体行业的支付商,还可以形成在该行业支付平台的竞争优势,抢占先机。从现在的电子商务发展看,电子客票,数字娱乐和电信充值,最有希望打造行业性支付平台。
3.大力开发增值服务是第三方支付的必经之路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们的服务大同小异,在未来竞争中要想留住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必须在更大程度上给自己的产品附加增值服务。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是一个支付平台,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咨询平台。
要善于利用客户资源,与之建立良好的伙伴式经营关系,将自己的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的细分单位,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夯实自己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