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数据库培训中,我们发现要让学生和老师去了解和区别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必要啊!这是都是情报学的专用术语,作为普通用户,只要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就好啦。这篇文章就来说点实际的。
作为一种基本的文献类型分类,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有各自的用途的,互联网上的定义分别如下:
零次文献
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零次信息的载体形式就称之为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是情报学中的一种主要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工作经验、观察或者实际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发明创造和一定新见解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
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二级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文献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如目录、文摘杂志(包括简介式检索刊物)等。
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包括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进展性出版物以及文献指南等。
唉……这些定义就是这么装逼,看上去很严谨但就是不说人话……我来举例:
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A1,自己觉得很牛但还没发表,这就是零次文献;
后来你想通了,投稿给了出版社,经过编辑和评审后成功发表了,这就是一次文献;
然后有一本资料B,觉得你写的A1很有用,就把文摘、作者等信息摘过去了,同时还摘了其他文献A2、A3、A4……这就是二次文献;
又有一同学,先看了B,又看了里面的Ax,觉得学到很多,写一个总结性的文章C,这就是三次文献。
那么这些文献分别有什么用呢?
先说一次文献,你在做学术过程中碰到的80%以上的文章都属于一次文献,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全文”。每个一次文献都是一项研究成果的详细记录,所以全文文献是用来精读的,你需要关注你所在领域最权威的文章都来自哪里,比如学化学的要关注美国化学学会ACS的期刊;学物理的要关注美国物理学会APS;或者像Science科学周刊这样顶尖的期刊。
我们知道读完一篇文献是很花时间的(特别是高质量文章都是英文的……),这么多的一次文献里,我怎么知道这篇文章是值得我读的呢?这时候就是二次文献发挥作用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1.帮你找 2. 帮你分析。比如Web of Science, Scopus,千万别忘了还有一个最强大的:Google Scholar,对科研有神一样的帮助。(关于二次文献数据库,可以在后台回复“二次文献”了解详细。)
就算是有了二次文献的帮忙,要了解一个行业的总体情况还是很花时间,这时候是三次文献的用武之地了。这些文献也叫“综述”文献,往往在标题里带个“Review”的词。建议在你刚开始做某一课题研究的时候,或者要写某一领域文献综述时,从Review型文献入手。
至于零次文献,太多、太分散、而且没有经过整理,基本可以忽略了,除非你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了,可以查一些“原始”资料。
看完这些,建议你再去读一遍上面的定义,可能就会更加清楚了。总结一下:
一次文献——就是全文,用来精读;
二次文献——用来找检索和分析;
三次文献——综述,Review,用于宏观了解。
其它的你都不需要知道了。
作者:猫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