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94 3
2016-04-07

世事纷扰,

究竟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国馆君按


一个穷得揭不开锅的儿子,虽一心一意照顾年老的父母,但始终没有让父母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是孝吗?有人一生行善无数,却一时贪念起做了坏事,这是恶吗?


世事纷扰,人愈成长,接触的善恶越多。面对这些善恶交错的人和事,一时竟也难以定论,不禁疑惑:善恶究竟如何界定?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力不足以供养父母,但有孝心,能尽力让父母过得不那么难受,这就是孝。


每一个善举,皆是如此。评断善的,不是结果,是内心;不是外在,是内心。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可以实现的善举也不同。若是怀有一颗善心,无论境遇如何窘迫,都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但若动机不纯,哪怕善事做得再大,也不能称其为善。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色欲是人之本性,再怎样存天理灭人欲,难免一时半会少有松懈;只要不行差踏错,就不是恶,无罪。


与善举不同,衡量恶行的,是结果,是形迹。因此,法律允许人的内心有触犯的想法,但只要没有付诸行动,就不为恶;而一旦行为越界,那就触犯了法律,会遭受惩罚。


善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评判一个人的善恶,并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标准。但无论善恶如何界定,世上都难有纯善之人,也无全恶之人。


佛法里说:“小乘佛法论事不论心,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净空法师曾对此解释过,大意为:小乘佛法修行,譬如说杀戒,你很恨这个人,心里想把他杀掉,但是你没有动手,不算犯戒;大乘佛法修心,论心不论事,动了念头就犯了杀戒,所以大乘戒很难持。大乘戒里面,你没有心杀他,误杀了,有过失,没有罪。


可见,论心论迹的说法与佛法其实是相通的:以小乘佛法约束恶、以大乘佛法修炼善。它们是包容的,允许人有瑕疵,所以要修炼。佛法里的修心修善,是一个“修”的过程,强调不断地进步。因此世上应不分善恶之人,而分是否为修善之人。



历九九八十一难

《西游记》里,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也要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修成正佛。期间的每一次劫难,是不断认识自己的修炼过程。佛法里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的过程,其实也是逐一戒掉心中不好的念头,逐步走向佛的过程。


因此我们出现过恶念并不可怕、也不可耻,把恶念当成修行里的劫难,每度一关,就认识自己多一些,摒弃的恶也多一些,离善道就更近一些。这般,当我们回首过往,就不会因瑕疵而耿耿于怀;而是以之自省,在修善的道路上再前进一步。


为善,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积累,方有功德;为恶,要有放下屠刀的决心,回头是岸。正如先人的警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到这两点,便可称得上修善之人了。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7 21:33:03
以结果论,怀好心做坏事,就是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7 23:10:3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8 08:24:38
以之自省,在修善的道路上再前进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