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就测试结果和银行的争斗表明监管者对有关银行的了解没有信心,而这也助长了银行的气势
基于真实全面信息的公开
辩论是制定公共政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美国政府和银行之间就最近压力测试结果所展开的幕后激烈争斗却使得这一测试本就岌岌可危的可信度再打折扣。同时也表明银行已经变得过于强大了。
为何会如此呢?首先,银行及其监管者事实上一直在对个体产品、各个部门和整个机构进行压力测试。没有这些测试,要控制风险或在各个业务间分配
资本将变得异常困难。然而眼下危机重重,这些测试根本达不到目的,有的甚至干脆被忽视。这主要源于银行管理层认为冒巨大风险有利可图,也因为测试中用到的压力情境不够严峻。
因此,监管机构如此重视于2月份启动的测试就很值得玩味了。测试结果已推迟到5月7日公布,各银行也在要求政府放他们一马。因为此次结果将决定哪些银行将被迫筹措私人资本或者进一步接受政府的注资,所以重要性非比寻常。
但是如同银行之前不充分的压力测试一样,政府设定的最严重的压力情境也不够充分有力。政府还利用了银行自身的评估结果,这就意味着肆无忌惮的银行管理者可能扭曲估计结果,以获得更好的测试成绩。而且银行还表示,对监管机构还没有掌握的信息他们基本上不会再披露。
正因为如此,银行的风险管理者们(显然,这批人现在没什么信用)倾向于将此次测试看成监管者使用的公关手段,以逼迫银行听从美国政府的指令。这一看法本身就令人担忧。因为监管机构为了合理监管根本不需要营造任何理由。如果监管者要求银行“起跳”,银行的正常反应应该是问“我需要跳多高?”
监管机构就测试结果和银行的争斗表明监管者对有关银行的了解没有信心,而这也助长了银行的气势。监管者应该要求银行降低自身资产的复杂程度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情况。不然,银行总是占上风,不论做多少测试都无法诊断出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