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6826 1
2016-04-11

      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英文】_去中心化和碎片化


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英文】


去中心化(Decentration)


  去中心化是指逐渐脱离服务器、客户机的集中存储-指向访问的模式,取代以分散存储、网格等分布式存储模式。在互联网上,“去中心化”亦称“区隔”。


  去中心化首先体现在多样化上,在网络世界不再是有几个门户网站说了算,各种各样的网站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爱好,这些网站分布在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张扬着个性。



  去中心化其次体现在人的中心化上,去内容中心化成为趋势,人成为决定网站生存的关键力量。以缺乏互动的个别人建站变成了以圈子的形式来聚合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即用户为本,人性化。


去中心化和碎片化


碎片化是文化的洪水猛兽



自微博走红之后,我们就在讲碎片化了,那时,我们对这个词是褒奖有加的。因为它更多的指的是时间的碎片化,让我们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可以毫无限制地浏览更多资讯。


然而,时至今日,笔者发现,碎片化其实已经完全沦落成了贬义词,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时间的碎片化,更是内容的碎片化。


微博就不用讲了,140字容纳不了太多内容。微信公号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公号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或者说混乱的,在传统媒体时代,即便是一本杂志,我们往往也会有各种专题,但新媒体基本上是这里写一点,那里抄一点,大多是“读者”式内容。


而它的危害显然是,很难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他们只能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散乱地去影响读者,很多时候甚至连“面”都难以形成。


并且,时间的碎片化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伪命题,人们固然是把大量碎片化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新媒体内容上,但同时等同于把大量时间,包含所有碎片化时间都用在了新媒体阅读上。并且,在以往,我们也有碎片化时间,但那时,我们可能会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去阅读一些可以构成我们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内容,比如看一本书,哪怕是一本电子书。


是的,新媒体大量挤占了我们的阅读空间,使得我们将进一步远离书本,远离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为我们在新媒体阅读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已经腾不出时间来学习,来接受系统性的文化熏陶了。


离开学校生活后,这种危害将更为明显。你可以问问周边的人,自离开学校后,你有多久没有完全阅读一整本书了?

去中心化是知识传播的致命毒药


去中心化同样是一个褒义词,为我们广泛赞扬,但是对于文化而言,它同样是一剂毒药。在以往,我们可能认为,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反权威的味道,它让互联网更加平民、平等,屌丝经济或许就是一个代表,所有人都有了机会参与到互联网,即便你只是一个屌丝。


然而,正因为去中心化,笔者现在发现,对于知识而言,新媒体的危害是致命的。


1、去中心化让内容团队更加业余


以往,我们的媒体团队十分庞大,在传统媒体时代,动辄一整个单位围绕基本杂志和报纸做内容,即便是网络媒体时代,也往往是一整个公司的团队在做内容。那时,媒体编辑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专业而让人敬佩的,因为很多媒体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团队业务能力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在新媒体时代,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一个自媒体人在做内容,好点的就是搭建一个草台班子,几个人在做,并且团队人员的素质也往往是参差不齐。因为新媒体的兴起本身就只有这么多年,团队要成熟起来,必定要一个成长期。


把知识掌控在这样的团队手里,你放心吗?


2、去中心化产生的内容往往是伪知识


因为团队的问题,所以,产生出的内容往往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打造的内容发表的时候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的,并且因为媒体数量少,往往可能是全国人民在为少数媒体打造内容,再由编辑团队进行挑选审核,所以,我们有大量优质内容进行挑选。即便需要原创的媒体,我们也往往更容易独占素材,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对素材进行白热化竞争。



但是现在,对于大量的自媒体而言,一方面,我们往往要靠为数不多的团队吃力地原创内容,还要与别的新媒体平台竞争素材。另一方面,我们的经验也往往不足。所以,我们往往无法有效甄别内容真伪,能保证内容的原创性和文字的质量已经不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4 08:50:42
我以为是对数据的去中心化处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