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405 4
2009-05-05

行为金融学对汇率的影响研究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互动,而在经济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外汇市场,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量达到惊人的1.5万亿美元,对各国经济的联系和稳定互动发展做出及为重要的贡献,外汇市场的风吹草动必将对各国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并蔓延影响到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汇市场不断出现新形式和新问题。传统金融学在很多新问题上显得束手无策,这使得笔者希望能够借助新兴学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到有价值的结论。这就是这篇论文的写作目的。通过不同于传统金融学视角来分析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并通过系统分析力求能够找到应对新问题的一些有建设意义的方法。但本论文又对行为金融学进行一些小改造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传统金融学观点认为各国之间的汇率是各国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购买力平价理论,其影响因素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国际收支情况,市场预期以及政策性因素,心理主要被传统金融学归类于市场预期之中,并未对心理的影响做出深入分析,并且传统金融学是建立在一个理想化模型: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社会经济活动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传统金融学之所以一直对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众多新问题,新情况无法解释的最重要原因,行为金融学书籍中对心理的重要性认识认为还是不够,总是在表达观点时候被传统金融学所牵制,这是没有深刻理解理论的实际精髓而只是流于表面的表现,这一点下面会有说明,这些原因就造成金融学中重视“物”的研究轻视“意识”的研究,人为割裂两者的现代金融学的一个最大的欠缺。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也认为,经济学应该把心理考虑进去。

传统金融学可以简化为下面这个模型:现实环境————人们的意识————人们的行为—————理想状态效果(理想状态下经济运行情况)行为金融学则可以简化成下面这个模型:现实环境(在心理作用影响下)————受心理影响形成的偏差意识————偏差的行为————实际的效果(现实经济运行状况)。而笔者认为金融学实际的运行是下面这个模型现实环境———人们在心理作用下形成对它的带有心理影响的认识和预期————人们在这种偏差认识和预期上对物质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人类的这种偏差认识和预期并最终使得物质成为符合偏差认识和预期的物质(这个过程中经济运行会和传统和行为金融学中认为的不同,实际的情况会是两个互相靠近,这是因为在实际当中人们会不断获得经验教训和新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会不断修正这种偏差)。即经济运行首先决定人们的认识,这种认识反作用于经济因为这个认识带有偏差,所以使得经济变化并符合带有偏差的认识。用几个图来表示如下:

 

 

 

 

 

 

 

 

 

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客观条件首先决定人们的认识,在取得认识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认识产生偏差,并且这种偏差认识反作用于经济运行,使得经济变化符合带有偏差的认识这样就比较接近现实经济运行状态。这样做法并非违背哲学。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能动性相对独立的事物,作为社会衍生的金融也应深刻认识到心理在金融中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举个例子而言,假设一个物品价值只有A,但所有人都认为其价值是B,并愿意用B去拥有这个价值只有A的物品,那么这个物品的最后成交价会是A还是B?相信所有人都会说成交价会是B.并且物品将以B成交。对!即使此物品价值只有A,但当所有人认为其价值有B的时候,那么这个商品的价值就会是B!这里人们的认识偏差在发挥一种效果:认识转化物品A成为人们带有认识偏差的B,这就是本观点和行为金融学的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行为金融学也承认认识偏差,也认识到认识偏差对人的影响,但其没有认识到认识偏差对物也会起到一个转化的作用,即把实际的物向偏差认识的物进行转化。我们研究经济学应该以这个融合偏差转化变化的物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一个初始的物为研究对象。这里引用一个概念:社会的构建虽然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但就像砖构建了房子但砖却没有房子的功能,并且不能由砖的性质来决定对房子的认识一样,社会虽然在物质为基础建立,但是对社会的认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决定,社会金字塔的越是上层就越是和人类的意识联系紧密,传统金融学解决问题是根据第一个模型来解决。行为金融学是根据第二模型来解决金融问题和提出观点,两者都有其缺失,第一个模型的传统金融学建立在理想状态下所以其与实际有一定差距,行为金融学建立在第二模型感觉还不够完善,它没有考虑到一种变化,笔者认为只有进行第三个模型的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市场并根据实际市场制定措施解决金融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式。

下面我们将就汇率市场运用行为金融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假设一个模型A————B————A’,其中A代表原事物,B代表各种认识,A’代表转变物。即A通过B因素转化成新事物A’用A代表当前汇率市场,B代表各种认识,在这里我们把各国之间的汇率定义为各国货币购买力的比价,即购买力平价理论定义汇率,其影响因素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国际收支情况,市场预期以及政策性因素这些因素抽象概括起来:这些因素总是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认识的,但其已经通过人们的心理作用就是说这些都是带有心理影响的认识,A’就是实际的汇率市场即经过认识改造过的市场,这个市场才是真实的符合现实的市场。首先人们针对以前和现实汇率并通过分析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数进行整合得到认识,这种分析因为融入人的心理所以带有偏差,人们进而把这种带有偏差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得汇率市场产生行为性偏差,即汇率市场会在人们行为带动下偏离其应该的轨道,但一般人们会根据变化的实际和更全面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还会带有偏差但人们总是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并努力使得认识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通常情况下汇率变化是理性的。但由于修正行为偏差时候有个相对延后性,所有人们总是慢市场半拍且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市场的市场扭曲。在汇率市场行情看涨的情况下,人们会深受市场繁荣影响心理对其盲目看好,会慢慢带动汇率市场脱离实际使得市场出现泡沫,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扭转这种。市场将加速其泡沫化程度,越到后面泡沫越大。

这里着重分析政府政策和心理的关系。

前提条件:在

这里假设3个数值A,B,C,A表示社会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可度,B表示政府政策将发生的效果。C表示的是公众的对市场的情绪。A的取值在-1­——1,即-100%————100%。当公众对影响政府政策其态度完全支持和认可的积极态度时候,即A取值1,当公众对影响政府政策持完全反对和不认可时候,即A取值为-1,毕竟对一个政府政策的态度其最极端的态度就是完全赞成和完全反对,B表示政策发生的效果,它是一个与A有关的变量,其取值范围是0到1.当数值为0的时候表示政策没有发生任何作用,当数值为1时候表示政策完全发生作用,举个例子说明,假设A的值为0.8,即该政策支持的力量当总体80%。反对的力量即为20%,由于博弈作用,其最终将会得到60%的支持力量,所以B的值将会是60%。即该政策将发挥出60%其政策效果。其它效果在各种博弈行为中被抵消,而博弈行为又是由各个主体对政策的认识不同发生的。而C就是政策行为的余波效果,即公众在政府政策实行后对政府的一个态度问题,就是一个对待政府的态度问题,

接下来怎么建立模型呢,各位懂行的大大教下呀,本科我们没教过这个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6 13:34:00

怎么就没人回呢,是不是写的太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6 13:37:00

不是,太多了,,看不明白,可以简单说一下你想做什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6 15:03:00

做一个可以分析政策可以怎么在心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数学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09:48:00

心理学用的是逻辑推理。有没有见过警察用模型、曲线破案?如果医生用模型、曲线看病,大家意下如何?大家被西经误导了,西经的本质是‘皇帝的内衣’,一眼就可看穿——以讹传讹的西经http://lzzscsj.blog.163.com/blog/static/11120194420094118197303/edit/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55689-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