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论坛看到的,但是楼主用文件下载的形式出的,感觉不利于大家分享和借鉴,在此粘贴出来,以供大家分享。
今年考上人大经院研究生了,说实话自己很开心。在考试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有师兄师姐,还有亲戚朋友。所以特开此帖,一方面作为自己一年来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效仿这些好心帮助过我的人,写些不值一提的经验,全当是给后来人的一些建议吧。
本帖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将谈谈选择学校的问题,其次说说正式复习前的准备,第三部分详细说明一下我的时间安排,第四部分给出一些我用的资料,最后讲讲初试和复试注意的事项。
第一部分 学校的选择
我想所有考研的同学在慢慢征途上的第一步就是选择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与专业。在进行抉择的时候,因人而异。如果为了找个好工作,那就选择一些就业不错的学校,如果为了学术理想,那就选择一些有学术声誉的学校,如何取舍二者是一个问题,但是一旦想清楚就必须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记得当时我做决定的时候很矛盾,在本校和人大之间徘徊犹豫了很久,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人大,中途也动摇过,但是期间一位同学说,考研最忌讳犹豫徘徊这种事情,今天想考北大光华,明天想考复旦金融,后天想考人大经院,这样的话会无谓的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在进行学校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多收集有关学校和专业的信息,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师兄,他说他有一同学在考会计专业的时候居然都不知道考试要考专业英语,最终导致考试失利。
第二部分 复习前的准备
在选择好学校和专业之后,紧接着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工作了,包括资料的搜集,复习的时间安排,住宿问题,自习的地点等等,最好早做准备。
资料的搜集有购买、网上下载和报辅导班三种途径。
第三部分 时间安排
我的时间安排是4月份——6月份 把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三本书全部从头到尾看一遍,主要的任务是记住大概框架,扫清知识盲点,把所有的问题都理解透,但是不要求全部记住,我本科虽然是学经济的,但是专业课也花了很长时间复习,因为看了一遍就忘记,再看再忘记,所以不要奢求自己一遍就记住,当然我比较愚钝,如果自己的记忆力很好的话,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7月份——9月份 结合自己买的资料,包括真题和笔记,进一步加深巩固第一阶段的成果,逐渐丰富自己的答题素材,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说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的四个表现是历年的重中之重,要详细斟酌,仔细揣摩,而次优理论作为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就可以一笔带过,只要知道大概含义即可,不必深究。
10月份——12月份 以习题练习为主,注重脱离课本独立进行,把前两个阶段总结的笔记拿出来,对照着背诵记忆,这个阶段我报了一个辅导班,听了大概半个月的课程,收获还是很大的,但是还是因人而异,而且这个辅导班费用很贵,看看自己能不能承受。
1月份 主要是查漏补缺,并且利用模拟题自己给自己模拟了三次考试,调整好了状态。
第四部分 我用的资料
今年人大出了通知,不在指定参考书,但是大家都知道政治经济学(高教版)政治经济学教程(人大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这是本书还是最基本的。什么资料都比不上这四本书有份量。
另外我还买了些师兄师姐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笔记和真题。
再有就是考研辅导班发的资料。
第五部分 初试和面试注意的事项
初试前一定要养足精神,特别是考试前一天的晚上要和平时一样睡觉,既不要太晚也不要太早,稍微看看书就行,主要是保持好自己的临考状态。
如果有幸进入复试的话,一定要戒骄戒躁,加倍努力,把自己专业的复试科目好好准备一下,可不要在最后环节,由于复试笔试而前功尽弃。另外面试过程各个学院不太一样,每个专业也是分开面试的,我印象中西方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是一起,国民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在一起,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在一起,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在一起。人大的老师我觉得都挺好的,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放松心态就可以了。
还有问题的可以给我发邮件 yellowjx@sina.com我会在我所知范围内尽量给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