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大集团违法被查 客户兑付工作戛然停止 冠以“e租宝第二”的大大集团也同e租宝一样涉嫌非法集资及具有传销性质。大大集团于2013年在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立,是申彤集团旗下子集团之一,主营业务是资本运作、项目投资。但就这个几乎看不到其正常业务的公司,截至2015年10月,大大集团已在全国开设23家省公司,4家直辖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员工数量更是惊人达到5万至8万。但是其在资金来源、投资标的等多个环节已显示出存在风险问题。2015年12月,一则“大大集团非法集资被查,总裁马申科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消息瞬间引爆网络。12月26日,大大集团官网首页发布停业整顿公告称。大大集团相关账户被依法冻结,目前所有客户兑付工作停止。
员工身上榨取资金 投资项目盈利模式不清涉嫌自融自保
模式:大大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同时旗下投资项目盈利模式不清,多个项目涉嫌自融自保。大大集团对外标榜的是一家金融公司,推出各种理财产品。声称进行的是私募基金业务,但多个疑点直指私募基金不过是个空壳,其所谓业务也不过有名无实。与其它平台稍有不同,大大集团募集到的资金大多不是来源于投资者,而是集团内部员工自身。为“激励”员工,还编制开设银行,开发降息红色革命老区的幌子,需要员工歃血为盟,“同甘共苦”。最重要的即是这个环节,传销性质极为浓厚。招聘员工以高薪诱之,但进来首先要有拉客投资业绩,才能转正。从业务员到行政岗位员工都必须买产品、拉客户。大大集团线上的大大宝累计投资接近1亿9千万,但其线下融资规模并无详细数据。据媒体爆料:大大集团郑州公司自去年开始营业以来,一个营业部每月所融资金可达十几个亿,其线下规模与e租宝旗鼓相当。看起来线上只有1亿9千万,但实际卷入多少资金,简直无法想象。可怕的是几十上百万的资金都是通过pos机来刷卡,“线下客户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有的连银行卡都不会用。”
6.忽悠人的MMM金融互助 高收益吸引大批投资人
去年,一个名为MMM的金融互助平台火爆异常。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人谢尔盖·马夫罗季创立MMM金融金字塔。该项目仅存3年时间并于1997年崩溃,为此他坐了4年半的大牢。2007年5月,马夫罗季出狱,并按原有模式重操旧业,该平台于2015年5月份传入中国。它打着“普通人的社区,互相之间无私帮助”的旗号,以月收益30%的超高收益率,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国外圣诞节刚过,MMM声称崩盘要重启。官方的说法是冻结,并且说半年内可偿还这一批债务。
盈利模式存问题 典型“庞氏骗局”
模式:MMM金融互助社区标榜自己是一个国际互助社区,用互相给与的模式来实现财富,每月可以让你获得投资总额的30%的利息,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庞氏骗局。MMM不在乎借钱的人是否跑路,借钱人的投资是否会有30%的月回报,因为根本不是这么个借贷关系。MMM上不存在需要“借钱”的人,也不存在还款机制,借钱的实际是“投资”完成提现的人。在网贷平台上,用户可以0投入借出100块跑路,但是在MMM上,你要“借出”100先得自己出80。换言之,要进场,先“投资”填上家的坑,然后等下家来接盘。所以说,早起的投资者可能会通过平台得到回报,但最后的投资者必定血本无归。
7.水果营行神话破灭 从迅速扩张到轰然倒下
从急速扩张到轰然倒下,水果营行的破灭,再次给沉迷于“造富神话”投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水果营行创立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是一家水果O2O电子商务企业。在短短一年时间,水果营行从最初的广西南宁扩张到20余个城市,开设了300余家门店。去年12月中旬,水果营行在全国各地的数百家门店遭遇全面关停。随后,大批受害人追讨欠款,包括旗下5000多名员工工资被拖欠,十几万会员预付款无法清退,投资人资金以及供货商的货款,水果营行最终涉及的资金可能在3亿元以上。
经营成本不断增加 “合伙人众筹制“难掩危机
模式:水果营行采用“合伙人众筹”融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不断开设新店。其单点投资额100万元,北上广深为120万元。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店面开张后,在水果营销方面又以充值1000元送1000元的优惠和高额折扣来吸引顾客办理预付卡。水果营行大规模的扩张,很难保证店铺经营人才的专业性,这导致其损耗成本急剧上升。加之每个支出的货款、员工工资、租金等基本成本,还要加上高额优惠折扣、高损耗、月销售额10%的股东回报。一般水果店的毛利率为30%。水果营行很难正常经营下去。水果营行的发展走势也证实了其运营模式的问题。不少顾客表示,水果营行开始时优惠很大,水果也不错,慢慢地就品种少了、质量也差了、价格还涨了,每次去都要被问要不要充钱。既然卖水果不赚钱,那大规模开分店图的啥?无非是投资人的投资款和顾客的备付金。说到底,玩的又是借新换旧的招数。
8.卓达事件持续发酵 卓达集团被推至风口浪尖
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石家庄家喻户晓的民营公司,也是河北地区的地产开发商巨头。但最近它被人们所熟知,并不是因为它的房地产巨头的身份,而是爆发出的民间融资事件。卓达集团并无金融行业资质,但却推行金融理财产品。卓达新材出售的理财产品在河北省内销售火爆,年化收益率高达20-30%,吸引了40多万投资者参与,募集资金已经超过百亿元。
无行业资质 民间融资恐违法
模式:卓达集团名义上是在销售理财产品,实质上是变相的民间融资。理财产品的定义是: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也就说,理财产品只有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设计并发行,卓达并无资质。然而,在民间融资中,常会出现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的现象,卓达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11月,在由银监会牵头的九部委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上,央行划定了民间借贷的监管‘红线’,明确表示民间借贷机构不能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放贷人。而卓达在2015年仍在违规销售这些理财产品。
9.金赛银60亿惊天骗局负责人王维奇跑路
去年9月底,中国平安北京分公司兜售的理财产品出现了兑付危机,该理财产品的发行方深圳金赛银基金倒闭。上百名投资者聚集在北京金融街上的中国平安集团北京分公司楼下向平安集团维权,投资者表示,以为是平安保险的产品才买的,合计投资的60亿元投资款不翼而飞。其创始人王维奇也已跑路。平安公司声称事件是由业务员私下违规推介金赛银产品所致。至此,又一家骗局公司浮出水面。
高额利润吸引大量民间投资 延期兑付涉嫌金融诈骗
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发行与管理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基金管理机构。但其并不具备推发信托的资格,只能做有限合伙项目,且由于风控都是非专业人员,所以不具备兑付资格,金赛银基金公司利用高额利润,死守大量民间投资,基金到期,延时不予兑付,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金赛银采用金融骗局最惯用的伎俩,“拖欠”和“欺骗”。金赛银去年4月已经无法兑付,员工工资也不发了;4月24日作出应急方案,承诺5月兑付利息,6月兑付部分本金,这些承诺都成了泡影;7月8月,金赛银再次就6个项目给出兑付时间表,依然是泡影;此外还声称即将上新三板,届时可以找到接盘侠,依然是泡影;再然后9月6日,王维奇发布救盘复盘工作计划。再一系列的空头支票后,创始人王维奇跑路退场。
初期P2P平台倒闭的主要问题是跑路和诈骗,2013年后逐渐转变成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的提现困难,最近骗子平台又卷土重来。总结这些”问题平台”的主要表现为: 平台提现困难、平台显示暂停运营、平台直接宣布倒闭、平台管理者跑路或直接被警方立案调查等。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经营不善和恶意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