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篇整理本来是写在3月份天价刀鱼事件的时候,后来因为其他事情耽搁了,今天发上来,希望大家一起重视生态问题。
第一篇 吃不起的“天价鱼”
6000元一斤长江刀鱼因为“最后一捕”而居奇,然而“三月刀鱼”的美誉更是让消费者愿意付出高价一饱口福。
天价鱼、天价教师、天价学区房,冠以天价的东西都标榜着珍贵稀有的属性。用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来表示,比如市场分为买卖双方,当出现供给过剩的时候,价格下降,这时就会有“买方市场”,主导权在买方:反之,出现需求旺盛,而供给短缺的时候,主导权就在卖方;市场通过价格反映供需关系。另外一点是,价格常被稀有性而改变,越稀有的东西其价格越高,长江刀鱼也是因为其稀缺性以及刀鱼的本身特性而居奇,刀鱼的独有特性是清明前的刀鱼鱼骨较软,肉细鲜嫩,清明一过,刀鱼鱼骨变硬。如诗所言:“清明前鱼骨软如绵,清明后鱼骨硬如铁”。在这个时期的刀鱼的价格高于其他时期,而部分商家对今年是江刀“最后一捕”的恶意炒作,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价格。
根据报道,在20年前,一条船出去一次,甚至能捕上1000斤!现在渔船在渔场作业四五天,仅收获8条2两以上的‘大刀’,还不到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量少自然价升。
先来看看刀鱼近几年的变化,刀鱼销售最疯狂的时间段是在2010、2011和2012年这三年,当时大刀的最高批发价在8000-9000元/斤,最高零售价突破1万/斤大关。2013年、2014年、2015年出现逐步下降趋势,2016年刀鱼零售价都是4年来最高的。
下图是以2.5两重的价格为例:
制图来源:东方早报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情况就是随着刀鱼价格的上升刀鱼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在经济学可以思考的问题是是否可以通过价格来进行保护,比如通过价格的调节来减少消费,但是情况恰恰相反;长江刀鱼一刀难求的循环是刀鱼供需的关键点,价格居奇导致捕捞过度,捕捞过度导致刀鱼产量下降,产量下降从而引起价格上涨。所以,我们发现与刀鱼逐渐走高的价格背道而驰的是近年来刀鱼的捕捞量呈现几何级的骤减态势,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3750吨,1983年约370吨,2002年后年产量不足百吨,2010年80吨,2011年12吨,2012年更是出现了一“刀”难求的局面。违规捕捞和环境因素可能是近年刀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面对可能濒临灭绝风险的刀鱼,今年刀鱼禁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水产科研院研究员顾若波表示在刀鱼洄游繁殖期应全面实行禁捕,从而缓解刀鱼资源日益枯竭的压力。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正式刀鱼资源的稀缺性,才练就了今日贵如黄金的刀鱼。这个昔日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以后是否还能见于百姓的餐桌,这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农业部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刀鱼位列其中。一旦刀鱼被列入名录,捕捞江刀或涉嫌违法。
那么,刀鱼是什么?长江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俗称长江刀鱼、毛花鱼、野毛鱼、梅鲚等,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
下面我们来看下三联生活周刊殳俏在2013年发表的《刀鱼之殇 浮华美味背后的谎言》,能够刀鱼有进一步的认识:
刀鱼的另个亲戚凤尾鱼就讨人喜欢多了。同是鲚鱼家族,门下有凤鲚、刀鲚、七丝鲚、短颌鲚等。凤鲚,便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凤尾鱼,而刀鲚,就是刀鱼的学名了。这两种体形不大、长相有点类似的鱼儿,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在河流上游或河口产卵,形成鱼汛,产卵之后又返回海中。又一说,就算明前刀鱼,也分江刀、湖刀和海刀(旧称江鲚、湖鲚和海鲚),这三个品类,又有高下。每年立春,正当刀鱼繁殖季节,刀鱼从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到干流支流及附近的湖泊中产卵。洄游到江中产卵的刀鱼,称为江刀;就此定居在通江湖泊中的某部分刀鱼,则被称为湖刀;还有一部分刀鱼,因为环境或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到了近海便不再洄游,被称为海刀。与江刀相比,湖刀和海刀均提前成熟,所以体形较小,因为不存在洄游,脂肪也不如江刀肥厚,比不上江刀鲜美。据说,当江刀洄游到长江江阴段时,刚好把盐分去掉,所以少了海鱼的涩味和矿物质味,口感更加纯粹。
时至今日,刀鱼的价格已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接受的天价;刀鱼的样貌和味道,也已不是我们记忆中那条银光闪闪的小鱼;在某些场合,刀鱼承载的更多是普通人对“浮华”和“腐败”的幻想——滥捕滥杀的贪心渔民、一味提高价码的黑心鱼贩、只为公款消费奉上奢侈一餐的厨子和餐馆老板。属于刀鱼的早春,再不是“拔刺银刀刚出水,落花香里鮆鱼肥”,对于很多人来说,刀鱼只是一个关于美味的谎言。
清明是刀鱼的宿命。“清明前鱼骨软如绵,清明后鱼骨硬似铁”,这是因为刀鱼在清明前后会进行交配,交配之后骨头开始变硬(这一点与人类刚好相反)。幸好有这一硬,价格一落千丈,原本数千元一斤的金贵货顿时花容失色,成了几十块钱一斤的破落户。寻常百姓才得以买一些回来,做刀鱼馄饨。美味经过折腾,回到本来面目,其境遇犹如“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人间的起落沉浮也不过一条刀鱼。
总结:
在3月,正好是万物复苏之际,惊蛰过后动物开始苏醒,3月和4月也是属于禁渔期,长江刀鱼也开始从海里洄游而上产卵,这个阶段应该是让刀鱼能够回到上游产卵。目前的人工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刀鱼的原来的生存环境限制,但是我觉得野生刀鱼的保护才是重点。
(第二篇 是续篇以后会发,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