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什么书?《国富论》、《人类学》、《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以及国内外经济学学术期刊,比如:国外的JEL、AER、JFE、JPE、JCE和JDE等,国内的《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
学术研究的能做点什么?这是一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同学的问题常问的问题。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的时候也不知道究竟有啥意义,这就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地方,经济学说到底跟意识形态和人的行为研究分不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当进入后也就不必问学术研究究竟能做什么。“寂寞孤独”与“花前月下”?——花前月下会鸳鸯,花前月下梦红楼,当学术研究到达一定程度要做到“交流”,经济学需要更多的交流。
经济学研究如何选题?研究经济问题要体现国别与区域差异,以及现实性和问题导向性。在此基础上,选题来源则是:电视新闻,现实生活,文献发掘,课题跟踪,同行交流等。
如何研究?有了研究方向和选题之后,则是如何解释经济问题。这里需要申明的是,经济学研究要避免目标导向的错误指导,“研究”过程是制造垃圾和资源浪费的过程。研究步骤三定位:文献整理,资料收集,学术论证。在信息社会如何摄取最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好CNKI(中国知网),还有“Google”这一大图书馆或数据库;学术论证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被指责“抄袭”和“无职业道德”永远不是我们经济学的专利。
相信硕士研究生从进校到走出学校的这段时间里,能回答“自己为什么而读?究竟适合做什么?最终能做什么?”这三个问题。那么,就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首先无愧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无愧于父母亲人和自己,无愧于中国社会。这是我们期望的,也是我们能做到的,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大家都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