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伊尔艾朗(MohamedA. El-Erian)在彭博视角专栏撰文指出,日本银行(央行)实施的负利率实验带给全球五大教训。
伊尔艾朗指出,日本的经济与金融病症以往被视为与其他先进经济体没什么关联性。西方经济学者与决策官员常说,日本的情况「不会在此地发生」。然而,近年来的发展导致先进国家认清,了解日本过去以及当前经验的重要性。
以下是伊尔艾朗提出的五个教训:
一,要彻底挣脱金融泡沫爆破后的成长低迷期,并非易事。经济陷入低成长模式的时间愈久,妨碍经济振衰起敝的结构性障碍就愈大。这不只影响当前的成长轨道,也会影响未来的成长潜力。
以前,西方对日本经济「失落十年」的共识是,日本决策官员若能更及时地采取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措施,应可避免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当西方世界在金融海啸后也陷入衰退,这种见解导致欧美央行愿意不计代价实行宽松政策,但无论是欧洲央行(ECB)或美国联准会(Fed)的非传统货币政策,迄今都未能把欧洲或美国的成长推上成长加速的轨道。
二,不久前,通货紧缩不太可能被列入西方国家十大经济风险的清单,因此少有人认为这些经济体可从日本数十年来抗通缩的历程汲取教训。
如今情况已改观。物价下跌已成为ECB最大的顾虑之一,以及频频扩大实验性刺激措施的主要原动力,包括实施为负值的名目利率。通缩也成为Fed纳入考虑的风险之一,只是忧虑的程度较轻微。
三,尽管大多数央行都对人为压低利率能否刺激银行放款、持续推动经济成长存疑,但大都觉得可以一再依赖「资产组合重新平衡」(portfoliorebalancing)作为短期的措施--也就是引导投资人拿「安全」、但殖利率低的ZF公债换成风险较高的证券。央行打的算盘是,这么做拉抬了资产价格,理应会发挥提振成长的效果。然后,等成长上轨道,再实施更全面性的政策,取代央行在紧急时期采取的非传统措施。
如今,日本的经验显示,非传统货币政策需要更严谨的评估。日银出人意外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引起许多当初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使日本的成长与金融稳定展望更复杂。从公债市场流动性变差,到央行受到更大的政治关切,再到民众对负利率政策的愤怒,负利率的间接伤害日益引起关注。这也让其他国家央行作为借镜,慎防实施的政策产生反效果。
四,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都指出,系统重要性愈大的央行愈是允许本国与贸易对手国的利率差距扩大,对汇率的影响就愈大。若这个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其货币就会贬值。
在日银实行负利率后,日圆却不贬反升,而且升值幅度很可观。这显示利差的影响有其局限。
五,可从日本到的最重要教训是,决策者有必要同时推动安倍经济学所谓的「三箭」:货币宽松、ZF支出,以及企业解除管制。日本的经济显示,单是发射前两箭,并不够,结构性障碍仍阻挠成长,必须设法加以排除。否则,政策令人失望会变成常态而非特例。
2016-04-13 经济日报 彭博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