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6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在2016年的第一季度究竟表现如何呢?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13日举行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会,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会上表示,由投资增速、企业利润水平等多方数据支持,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中国经济的“春天”真的来了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13日表示,从目前主要经济指标看,可以说中国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开门红”,“6个升”体现了经济向好发展的积极变化。
  赵辰昕表示,“十三五”开局首季,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广受关注。从已有数据看,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加。
  他表示,可以用“6个升”来体现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和积极变化:
  一是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一年以来首次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41.1%,为2010年以来月度最高值。
  二是价格总水平有所回升
  2、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均上涨2.3%;钢铁、电解铝等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出现一波明显上涨;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为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同比降幅也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利润由降转升
  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新增利润355.4亿元,改变了去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是去年6月份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四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
  受房地产政策调整等影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前2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2%、43.6%,增速比去年分别提高21.7个和29.2个百分点。
  五是财政收入增速回升
  受房地产相关税收较快增长等因素影响,前2个月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4.6个、0.5个百分点,为去年1月份以来最快增速。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前两个月增幅为10%。
  六是市场预期有所回升
  3月份,制造业PMI为50.2%,比2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2月份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的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赵辰昕说,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IMF12日发布报告显示,在调降全球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值的同时,将我国2016年经济增速预测值由6.3%上调到6.5%。
  此外,发展改革委还加快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他介绍说,3月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55亿元。包括高技术项目1个,总投资16亿元;社会事业项目3个,总投资25亿元;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13亿元;其他项目1个,总投资1亿元。
  关于国家重大工程包实施进展,截至今年2月底,11大类重大工程包已累计完成投资54609亿元,比1月底增加1513亿元,已开工48个专项、374个项目,比1月底增加35个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初步企稳,但态势仍需夯实。
    “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一些经济数据看,经济开局平稳,整体运行态势好于预期。”对于一季度经济形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国家统计局4月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连续7个月低于荣枯线后,重回扩张区间,前两月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用电量增速提高,消费持续平稳增长,PPI降幅收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也对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已初步企稳。”
 
  随着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逐步启动,专项建设基金、PPP项目加快推进,都将促进投资增长。今年去产能力度的加大或使工业增长低位运行,但结构继续改善,节能环保、信息通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继续较快增长,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
  同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平稳增长的基础需进一步夯实,保持目前企稳态势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对于未来的政策取向,向东认为,应特别注意经济政策、改革措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财政政策要切实担当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货币政策要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增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要集中精力抓好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把经济发展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走好了这一步,经济的筑底企稳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经济向好四大助力
  对于当前经济态势,具体到今年一季度形势,专家认为,多重因素支撑中国经济走向企稳,其中四方面因素最为突出:
  一是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前两月投资同比增长10.2%,显著高于9%左右的市场预期。前两月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41.1%,比去年同期高出了42.9个百分点。未来投资增长可能继续回升。“在经济下行背景下,投资回暖对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意义重大。”宗良说。
  不仅如此,投资结构也在分化。农业、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一些传统行业,由于去产能压力较大,投资规模继续萎缩。比如,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3.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3.9%,同比加快8.8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则同比下降2.5%。
  二是制造业下行压力有所缓解。最新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PMI迎来明显反弹,比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至50.2%。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近期,中国PPI价格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自2015年以来首次转正等,这与之情势吻合。
  具体到五大分项指数中,同步指标生产指数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生产下行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作为先行指标的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环比上升2.8和0.2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一升一降’,显示制造业趋向好转。”连平说。
  三是房地产去库存进程明显加快。在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购限贷、降息降准等政策利好下,今年前两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幅分别达到28.2%和43.6%,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了44.5、59.4个百分点。在销售端“量价齐升”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开始企稳回升。
  四是价格方面出现新变化。物价方面,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CPI为2.3%。物价主要受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推动。专家认为,蔬菜价格涨幅会随着天气好转、供应增加而回落,猪肉价格上涨属于补涨性质,因此不必对近期CPI上涨过度担心。
 
  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PPI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是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进入2016年以来,钢铁、煤炭、电解铝以及国际原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重拾上涨态势,有助于改善相关行业生产经营、提高产能利用率、改善市场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