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要加快推进以清洁、低碳、高效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清洁能源,开辟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我国新能源企业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世纪以来,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远景能源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据统计,2000~2014年,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分别增长26%、45%,远远超过煤炭3.6%、石油1.2%、天然气2.5%的增速。但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富集地区大部分地广人稀,远离负荷中心,要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全球能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即全球能源互联网,使其成为共同应对人类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
日前,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主办的中国清洁能源“十二五”总结与“十三五”展望专题活动暨第八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闭幕。在会议上,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建议:一是要熟悉当地清洁能源投资相关的政策,了解当地的宗教、风俗等,可以考虑在当地寻找具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二是要了解国外相关标准,做到中外标准对接。三是加强国内企业间的沟通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可以采取股份制、总承包等措施,抱团出海,分散单个企业的风险。
据了解,此次博览会以“中国清洁能源‘十二五’总结与‘十三五’展望”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围绕国家政策推动、技术进步、装备发展、清洁发展、节能减排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展示我国清洁能源行业“十二五”发展的突出成就;从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机遇与挑战以及我国远景能源体制改革、“一带一路”清洁能源战略规划、构建远景能源互联网等方面对“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发展进行了展望。
能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命脉,能源问题关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已经被证明是导致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人类要想拥有更加绿色的美好未来,就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摆脱对于化石远景能源的过度依赖。
然而,目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仍受到诸多瓶颈因素制约。由于时空分布不均衡以及发电不稳定,诸如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方式都无法满足电网对于稳定性的苛刻要求,只能作为“配角”调剂使用;水电也需要远距离、大规模地输送到用电地区。因而我们只能眼睁睁地一边看着环境受到污染,一边看着大量的清洁能源没有用武之地。
有了全球远景能源互联网,我们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地开发、配置、利用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可以满足跨地区长距离输送电力的需求,将更多清洁能源从风能、光能、水能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用电地区;而有了智能电网的“智慧”调度,就可以使清洁能源更好地实现“风光互补”,更加灵活地应对发电不稳定对电网带来的冲击,从而为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