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一座桥,体育产业走向世界
为什么诸如奥运会、世界杯能吸引众多国家的参与申办,除了能提升国家影响力,改变城市面貌外,在其他经济上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期间的门票、旅游和电视转播收入,更能刺激国内体育产业的升级。尤其是目前国内的冰雪运动产业本来就不如一般的运动产业发达,申办冬奥会成功,无疑会刺激这一产业的加快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强调经济转型,从之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的、绿色的产业形态,体育产业无疑是相当符合这一原则的。成功申办2022 年冬奥会,无疑会促进国内的产业转移与升级,通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来拉动内需,以体育产业为本体来进行发展,尤其是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体育服务业来带动体育消费,以更加绿色的方式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同时,也可以通过发展体育服务业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体育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真正形成长效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的生态环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曾一直把体育当作社会一项福利事业来建设,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化、商业化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直到巴塞罗那奥运会前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
去年10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即当前体育界颇为重视的46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 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经过十几年或数十年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将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2025年,5万亿!这将是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后的第三个年头达到的数字。长期以来,我国冬奥会项目和夏季奥运会项目发展极不平衡,冰雪运动普及率极低,冰雪产业存在严重瘸腿,相比于已经火爆以久的足球、篮球市场,冰雪产业正是未来可以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潜力领域。尤其是在目前中国获得了冬奥会的承办权后,将会大大刺激我国冰雪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相关装备生产、相关娱乐消费、旅游经济、品牌赛事等诸多领域的多点开花。
在欧美体育迷看来,冬奥会要比夏奥会“格调”高,因为冰雪项目场地、器材、装备造价不菲,只有发达国家才能普遍玩得起。北欧、西欧、北美、日韩,冬奥项目具备远高于夏奥项目的垄断性。事实上,冰雪产业价值在全球体育产业里名列前茅,冰球、花滑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国际主流项目,而滑雪完全超出了竞技范畴,是一种休闲方式和旅游文化。
随着冬奥会成功举办,东北、新疆、京张等地区都很有希望打造出世界闻名的雪场,而室内进行的冰上项目在南方城市也不乏热衷者。随着地球变暖、生态污染,人类更渴望凛冽、刺激、冰爽、纯洁的冬季项目,预计冰雪项目将会成为与足球、篮球抗衡的我国三大支柱体育产业之一。
在业界专家看来,借助冬奥会成功举办,中国体育产业要处理好融入与融合的关系。体育产业是体育融入经济、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融相伴的。所谓“融入”,就是将体育产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时空、中国承办冬奥会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布局和谋划。要围绕新常态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消费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抓住国家战略的机遇,对体育产业进行总体定位和策划。推动体育更好服务民生、服务经济、服务发展。所谓“融合”,就是发挥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的优势,推动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创意、养老、建筑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运用科技及互联网思维,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体育消费。
同时,我们还要借助冬奥会做好“放”和“引”的对接。当下,我们要积极“开放”体育资源,“吸引”社会投资。冰雪体育领域资源丰富,体育产业“金矿”待掘。我们强调“放”和“引”要对接。“放”包含开放、放开、下放和放宽之意,给的是充分的机遇和条件。“引”包含引导、鼓励和支持之意,强调政策支持和多元参与。要树立“开门办体育”的思路,破除观念、打破障碍,主动面向社会释放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形成社会共同兴办体育的发展格局。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场馆设施建设运营、体育赛事活动举办、职业体育发展、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等各领域发展,推进体育资源和社会资本全面对接。
除中央政府提出的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之外,目前振兴体育产业早已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规划中。在日前公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北京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 以上。将组建一批集团化、连锁化的大型体育服务企业,培育3 至5 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上市体育企业,不断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冬季项目的开展此前也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现在国内冰雪产业正在慢慢火起来,申奥既顺应了这一趋势又给产业提供了很多机会。”盛开国际体育公司市场部副总裁龚华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发展冰雪产业十分有利于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滑雪旅游每收入1美元即可拉动社会收入78美元。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全球冰雪旅游每年收入约700多亿美元,相关的冰雪产业每年收入高达3500多亿美元。
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进一步普及发展,我国冰雪体育发展势头良好。自2000年以来的十多年间,我国滑雪场从50家发展到了500多家,滑雪者从30万人次发展到1500多万人次。几年来,到张家口崇礼滑雪的人数以每年30% 以上速度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未来仅北京和河北市场,就会涌现1700万滑雪爱好者,这将直接为雪场带来280亿元的营业收入。
可见,奥运会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为中国体育产业与世界接轨架起一座稳健的桥梁——与经济放缓的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与财政储备吃紧的一些国家也不一样,正处在中高速经济增长期的中国,正需要顶级国际盛会的刺激和拉动,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相关体育产业全方位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