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但中国4月份的铜与铁矿石进口再创纪录新高,而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风险也随之升温。
周二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铜、铜合金和铜半成品进口量为399,83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2%,刷新了3月份刚刚创下的纪录。铁矿石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3%,至5,700万吨的纪录新高。
然而分析师指出,政府的收储政策、以及国内部分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套利交易才是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应将这种增长误读为实际需求复苏的迹象。
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诸如汽车销量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超过预期,以及制造业企稳等等。但是,由于对原材料的最终需求尚未出现令人信服的增长,此番主要由中国需求推动的全球商品价格涨势越发可能是“命”不久矣。
举例来说,由于中国铜储备增长,自年初以来持续走高的铜价在过去一个月出现了回落。南华期货(Nanhua Futures)研究部负责人朱斌表示,市场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消化那么多的铜;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价格回调,尤其是铜价。
同样地,分析师认为,铁矿石进口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国内钢铁企业希望抓住现货价格下降的契机。尽管如此,中国的钢铁行业仍是境况不佳,全行业今年第一季度从去年同期盈利人民币441亿元转为亏损人民币33亿元。
分析师指出,库存增长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在6月份之后的进口需求走软中得以体现。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相信这样的迹象会越来越多,可能首先在中国进口数据的下降上传递出来。
****************************************************************************************************************************
21世纪经济报道5月13日讯 产能过剩的钢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继续快速增产,终于引发了整肃——中钢协人士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整肃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提出对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
“收到通报后,中钢协正在配合工信部和发改委做前期行业调研工作。”5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对本报记者表示,“遏制产能是老话题,但这次的力度比以往都会大。”
单尚华透露,目前中钢协正在组织钢铁生产企业对热轧板、冷轧板、中厚板等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实行自律性限产措施。中钢协还将和五矿商会研究进一步减少进口铁矿石中间贸易商和钢材贸易商数量的措施,“准入门槛都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