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L的观点是“月薪1W左右不太高”。谈点看法。
【2】论坛中青椒+候选经济学人为主,综合其福利考虑;如能长期保持该水准,其实已经不低了,,,


【3】多年前,有位如今已经很有名的60中生代学者做讲座时提及他曾测算过,如以“长期收入理论”以及跨代财富分配为基础,一位能够连续工作(并获取持续收入)35年的职业人士,(如不充分考虑当前这种房价剧烈波动问题,)在通货膨胀中长期水平下(个人以为可参考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净年薪在RMB9W元左右(约合月薪7-8K),可以稳稳地过上英式、德式中产阶级生活(对照咱中国人的标准,具体包括年假4-5个月,以飞机商务舱出行标准的年度假2-3次,适度的奢侈品消费,以及拥有总资产1/5-1/4的中长期金融资产,以及美企标准的中长期联邦退休金和企业退休金/好像是401K计划的那种,再以及中国人喜欢的3套永久产权房产及地产,包括郊区度假型别墅,等等)


。
【4】以北京为例。其实,在北京“活着”,如不充分考虑生命质量和福利公平等问题,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早年(大体是唐家山蚁族胶囊公寓未拆迁、芙蓉姐姐还常驻北大时代


),我曾经听过有人月收入在1.5K水准的,还能够长期追踪水货APPLE的足迹,达到每3-5个月换部新手机的电子消费水平[em17]。其实,我对那几位月光族甚至日光族的老弟和大妹子,早就崇拜得五体投地,

【5】已经投票了。

顺及说说,咱们对收入水平高低评价的一点想法。[em01]个人以为,咱们这个时代,正处于传统经济模式(老是说,我还真不认为中国过去和现存的某种模式算是苏式的标准计划经济)向标准市场经济——而非所谓的中国式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收官期”。有的人认为是“中盘期”,个人以为,我们的转型方向其实早已经确定下来了:即欧洲的福利主义+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现在的工作人士,之所以觉得“收入维艰”;是因为我们的所谓“深改”——是实质意义上的“深水区改革”了。相关思考涉及到三个方面。
第一,代际冲突尖锐化。第二,分配冲突,和新供给经济学的必要性。第三,传统家庭观念,与社会发展的冲突。明明写了一大段,不知为何忽然不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