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1257 0
2016-04-20
北大新媒体MJC.png 研究方法背诵梳理

知识结构及要点                                                                     

■         方法论(总论、发展史、社会研究方法论基本问题、步骤、操作)

■         定量研究(大致分不是全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实地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         定性研究(访问法、观察法、民族志、个案研究、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符号分析、类型分析、叙事分析、偏见分析)

■         资料分析(资料整理、定量资料分析、定性资料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         重要概念对比

【注意】分类只是部分 有些方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可使用,并不绝对化,有些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特点,主要是都是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服务。

一、方法论

1.总论(传播研究 and 科学方法体系层次)

【传播研究】

定义:对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作出解释和阐述的理论性科学探求,以帮助获得传播规律和传播学知识,是一个客观、系统、经验、累积的过程。

研究分类:按层次宏观——文化历史整体规律——社会变迁/结构/社会中整体的行为态度;微观——实地实验统计——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单位——群体结构集体行为——社会组织/群体/社区。

按目的描述性——描述社会现象;解释性——重解释关系;探索性——初步了解——尝试性

按时间横剖研究(面广)——横断面研究,即研究对象不同类型在某一事典所构成的全貌,目的在于探寻因果规律——面广、多采用统计调查、资料格式统一便于比较;纵贯研究(纵深)——不同时点或较长时期内观察社会现象——了解发展过程、时间顺序清楚便于逻辑因果判断、调查范围小不利于做类型比较。——类型:趋势研究(个体)、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研究(类型)、追踪研究又称定组研究和同组研究(同一批的个体)。(传二P240

按对象范围普查——范围较大,调查每一个对象——全面描述现状,把握整体,得出普遍性概括——资料标准化程度高,可统计汇总和分类比较,结论高度概括性和普遍性 / 成本高,花费大。抽样调查(常用)——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状况推论总体状况——省时省力,资料标准化程度较高,可进行统计分析概括,了解总体一般状况和特征,结果有一定的客观和普遍性 / 不如个案深入全面,工作量较大,资料处理和分析用的技术较复杂。个案调查——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调查——主观洞察某一个案独特因素(差异性)——典型调查:个案的一种,少量典型概括反映总体,特殊中发现一般。(与个案的区别:典型性 共同点:详剖个案,深入了解,资料难以标准化,主观性强,结论客观性和普遍性难以检验 作用:真实迅速了解全局情况  局限:典型是否有代表性很难判断,典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全局)

按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范式:欧:偏定性  美:偏定量  发展:现代研究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原则:遵守严格的科学的研究程序,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科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方法论 决定了 研究方式 规定了 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简答)

方法论: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程序,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不同的学派学科有不同的方法论。根据具体问题,实践地探索遵循的方法论。实证主义——实证解释社会现实,量化分析社会规律;人文主义——否认社会规律,阐释理解社会事件;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

研究方式: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表明了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包括:研究法和研究类型。

四种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非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统计和实验偏定量。

研究设计 (↑见上面传播研究的分类)

具体方法与技术:资料类型 文字资料——询问、观察、访问、文献资料;数据资料——统计、实验数据

资料收集工具 问卷、量表、实验仪器 (测量 抽样)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观察法、实验法、量表法、文献法、访问法

资料分析方法 (按资料类型分)数据:数理法 数理法 模拟法  文字:比较和构造 理论分析:功能、结构、阶级、历史分析  (按变量关系结构分)因素分析、路径分析、多元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2.社会研究发展史(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主观主义or人文主义、结合派) )

【实证主义(定量+定性,经验)方法论】

发展脉络: 孔德实证研究(“观察优于想象”现实非幻想;有用非无用;可靠非可疑;确切非含糊;肯定非否定)——马克思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具体社会过程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考察“市民社会”,建立社会理论)——迪尔凯姆社会科学方法论(把社会事实(信仰体系、社会习俗等)看做事物对待;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细则《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波普尔证伪理论(修正经验实证主义,主张应通过“否证”来构筑科学理论 ;“自由想象优于经验观察”,知识的起源来自问题的探索,假设性回答,通过证伪形成知识;假设检验法(试错法)由问题产生判断假说,通过证伪排除错误,形成新的理论问题,循环往复;是杜威的假设演绎法的修正和发展 )——库恩“范式”和“科学发展阶段论”(范式具有多样性,历史地看待科学发展,完善了波普尔科学发展观 ; 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背景: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提出,迪尔凯姆建立。

        特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客观的、现象背后存在因果规律,可知,经验是科学知识唯一来源,描述解释,不含价值判断。关乎真假,不问是非。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发展脉络: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人有自由主观意志,人的行为和社会事件不存在普遍规律,不能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和社会)—— 社会学现象学派(维特根斯坦,认为社会学认为是深入描述社会生活而不在探求社会规律,完全反对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主观方法论)——韦伯解释性理解(反对两个极端,提倡结合两种观点。反对实证主义: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不同,后者含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社会事实是可可理解的事实。 反对主观主义:人的社会行为有意义有目的,因而有规律,这种规律性行为可以采取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他认为: 理解+规律性行为研究/社会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 /社会行为的解释性理解)——历史社会学派强调思辨(强调社会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多用思辨比较方法,代表胡塞尔(主体间性),米尔斯,舒茨(重日常生活经验意义))

提出:狄尔泰提出,由韦伯、米尔斯等人发展

特点:强调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的差异,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绝对化/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借助人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作用

评价:反实证主义学派提出了令人深思的观点,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未动摇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大多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滥用数量分析的方法,而不是反对经验事实为依据来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

3.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层次角度、研究范式、科学性、研究逻辑、理论的建构和检验)

【社会研究层次角度】(简答)

层次:宏观、微观、社会单位。

角度:整体论vs个人论

整体论(系统论) 社会整体决定各部分本质,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社会整体,如社会文化、制度、结构等,因为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只能由整体特征或宏观变量解释,不能归结为个人特性。

个人论 基本分析单位是个人,因为个人是有意义行为的唯一承担者,国家、团体、社会制度等整体概念都是表明人们互动的某种范畴,可以还原为个体参与者的行动。

分歧 个人论主张分析和分解的方法,在基础层次对事物进行解释;整体论主张解释整体的本质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

评价 整体论富有启发性新思想,强调整体与部分间的联系性,但未能提供研究有机整体的研究方法。其次,整体和个体不能完全分裂开来:1)整体个体相互补充 2)具体研究考虑所有联系难以做到 3)社会现象综合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局限于某一分析单位上。

更多信息可以加育明教育姜老师微信:yumingkaoy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