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融化
北京4号线转1号线的走道上有一段时间大面积贴着叶问3的海报,那时候叶问3和背后的发行公司正陷在造假风波里。
仿佛一切都是顺势发展,先是叶问3被爆票房造假,人民日报发表社评探讨电影和金融的结合。接着是叶问3背后的快鹿集团被爆出兑付资金流困难,随后,快鹿集团宣布对所有产品进行兜底。至此,快鹿背后的种种细节被媒体扒的体无完肤。互联网金融和P2P又一次被媒体和投资人扣上了不靠谱的标签。
一般来说,电影行业存在一个“631”的分布,能够在院线上映的电影,有60%是亏损的,30%盈亏平衡,只有10%营利。而叶问系列电影有着知名度打底+明星阵容加持,看似可以轻松成为『票房收割机』。因此快鹿将所有的收益权都绑定在了叶问3这部电影上,发行了衍生的金融产品,结果因太急功近利的作假票房,弄得吃相太难看被踢爆,人们也对电影的衍生金融产品运作可行性存疑。
电影金融化是否可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又该如何运作?让我们一起来梳理。
http://www.weiyangx.com/17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