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报道称,上海银监局日前向辖内中资银行发出票据业务风险提示,要求全面清理与中介的违法违规业务合作,立即对存量票据业务进行严格全面自查,尤其应做到对所有票据开包检查。
近期,银行票据风险不断爆发。近日天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7.86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实际上,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三起银行大型票据风险事件。
1月22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爆发39.15亿元票据窝案件,案件的大致脉络是,农行北分与某银行进行一笔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在回购到期前,银本票应存放在农行北分的保险柜里,不得转出。但实际情况是,银本票在回购到期前,就被某重庆票据中介提前取出,与另外一家银行进行了回购贴现交易,而资金并未回到农行北分的账上,而是非法进入了股市,农行北分保险柜中原来封包入库保存的票据则被换成报纸。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银行面临巨大亏损。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
1月29日,农行的票据窝案件还未平息,中信银行又出9.69亿票据大案。据媒体报道,2015年5月-7月,有犯罪嫌疑人伙同银行工作人员,利用伪造的银行存款单等文件,以虚假的质押担保方式在银行办理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在获取银行承兑汇票后进行贴现。
实际上监管层对此也早已有察觉,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指出在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中,发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票据业务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审慎行为。通知强调,各金融机构不得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已办理承兑、贴现的各种凭证原件要注明银行信息等,防止虚假交易及发票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