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02 3
2009-05-15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物价通常只能用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构成,物价的上涨要持续必然是这两种因素持续上升,下面分析这两块因素在中国近期内不会持续上涨的原因。

    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工人的工资,工人的工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并没有普遍持续上涨的可能。任何材料说到底都是通过工人劳动取自自然界,然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产品,取自自然界的材料无需向自然界支付兑价,只需要向获取资源的工人支会议工资就可以了,因此原材料的成本说到底只是一个人工成本。在原材料的后序加工过程之中要向工人支付一定的工资,最终产品就这样生产出来了。也就是说产品的成本最终是由工人的工资构成的。而中国目前,或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劳动力的供给是过剩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都在4%以上,可以想一下实际失业率的严重程度,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中可见一斑。中国过剩的劳动力从根本上压低了劳动力的工资,使工人的工资在未来可预见的年限中不可能有大幅的增长,前两年膨胀时猪肉涨到17块一斤时,也没见工人的工资有多大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说工人的工资大幅增长,引起网民的一片哗然,分别表示自己的工资没长,甚至下降,当前这种来峻的经济形势更给企业降低工资的空间。由以上分析,对于中国而言,不存在工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的基础。

    利润是售价大于成本而由企业所有者获得的部分,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利润率的上升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当前中国的总体供需状况是,供大于求,在短期内看不到国内居民消费的大幅上涨,同时,中国企业之间竞争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式是价格竞争,这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率不会在短期内明显上升。也就是说由供求状况决定的利润率不会在短期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总之,当前构成产品售价的工资和利润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也就说中国如果是一个封闭的经济那么在当前不可能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问题在于,中国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对外依存度达到70%,出口占GDP的比重为40%左右,进口占GDP的比重在30%左右,进口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价格上升将对中国产品的成本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国际上主要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中国造成一些输入性通货膨胀,但不会太严重。

   需要说明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极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4万亿的投资主要投向了基建,会对钢铁等原材料价格造成一定的拉动,但不会引起全局性的物价上涨,不会引起一蓝子物品价格的持续上升,钢铁价格的上升会在其他产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成本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银行贷款的增加主要是配合4万亿的基建投资,并且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股市,对实体经济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总之,中国目前不存在内源性通货膨胀的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5 10:56:00
欢迎各位网友拍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5 10:56:00
也欢迎各位网友发表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10:4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