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前11月,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募资基金数量大增,但募资金额变化不大。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募资方面,2015年前11月中外创业投资机构新募集基金472支,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219.91亿美元,单支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4,975.38万美元,基金平均募资金额较小;投资方面,前11月共发生3,095起投资案例,比2014年全年上升61.5%,其中2,778起披露金额的交易共计涉及174.61亿美元,仅比2014年全年上升3.4%,平均投资规模达628.56万美元,创投机构投资阶段前移明显;退出方面,2015年前11月共发生1,632笔VC退出交易,其中新三板挂牌退出火热,期间共计发生退出775笔,IPO退出共发生258笔,主要发生在2015上半年,并购退出发生250笔,随着新三板流动性的改善,创业投资机构积极布局新三板,前段IPO停滞期间,投资者对新三板的热情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募资基金数目大增,平均募资金额下降明显
2015年前11月,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募资数量大增,但募资金额变化不大。2015年前11月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集472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接近2014年全年基金总数的2倍,已知募资规模的442支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219.91亿美元,仅比2014年全年上升15.6%。相比2014年的募资情况,2015年前11月基金募资的重要变化是平均募资金额较小,平均募资金额仅为4,975.38万美元。

从基金币种来看,2015前11月创投市场在募集数量方面,人民币基金占据绝对优势,前11月共新募集完成435支基金,约占全部新募集基金支数的92.2%;美元基金仅募集完成37支,占比仅为7.8%。从募集金额来看,2015年前11月创投市场共募集完成的资金达219.91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基金募资达146.32亿美元,占比为66.5%;美元基金募集金额共73.59亿美元,占比为33.5%。平均募资规模方面,美元基金远远高于人民币基金,单支美元基金募资金额达到2.04亿美元,远大于单支人民币基金的3,603.96万美元。


VC投资远超去年全年总量,市场活跃度已创新高
2015年前11月,中国创投市场共发生投资3,095起,案例总数比2014年全年上升61.5%;其中披露金额的2,778起投资交易共计涉及金额174.61亿美元,仅比2014年全年上升3.4%;在披露案例的全部投资交易中,平均投资规模达628.56万美元。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案例数的增幅远大于投资金额的增加幅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创业投资机构投资阶段逐渐前移,创投机构投资初创期的比例不断加大,前11月创投机构在初创期完成的案例共有1,807起,占投资案例数的58.4%;共涉及投资总金额74.39亿美元,占投资总金额的42.6%。


TMT行业投资热度依旧,北京区域优势明显
2015年前11月,中国创投市场所发生的3,095起投资分布于22个一级行业中。从投资案例数方面看,互联网行业以971起交易继续位列第一;电信及增值业务行业期间共发生436起交易,排名第二;第三名为IT,共发生投资395起。从投资金额方面看,互联网依旧以63.32亿美元的成绩稳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电信及增值业务,共涉及投资金额28.95亿美元;其次是金融行业,共产生14.68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创投市场热门行业仍然聚集在TMT领域中,值得注意的是971起互联网投资案例中有533起是网络服务方面的投资,436起电信及增值业务投资中有402起均是无线互联网服务行业,“互联网+”方面的投资仍是投资热点。


从投资地域来看,2015年前11月北京地区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总金额依然位居全国之首,且优势进一步扩大,上海和浙江紧随其后。创业投资的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一线省份仍是热点投资区域,由于北京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仍是创业者首选城市。


创投机构退出方式多元化,新三板已成主要“战场”
2015年前11月,中国中外创投共发生1,632笔退出交易,是2014年全年的3.68倍。从退出方式上来看,前11月新三板挂牌退出成为当期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共发生775笔退出,占比47.5%;IPO退出紧随其后,共发生258笔退出,占比15.8%;排名第三的是并购退出方式,共涉及250笔退出,占比15.3%。随着新三板流动性的改善,创业投资机构积极布局新三板,再加上前段时间IPO停滞,投资者对新三板的热情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清科研究中心走访调研,创投机构也普遍看好新三板,包括同创伟业、信中利在内的多家机构也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将对创投市场进行一次新的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