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学理论_群体动力学如何改变人们的习惯
群体动力学理论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es)亦称“团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是其创始人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单的说,群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在方法论上有如下特点:
  (l)注重实验和调查等实证的方法。
  (2)重视群体生活的动力性和相互关联性。
  (3)与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有着广泛的联系性。
  (4)重视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
群体动力学如何改变人们的习惯
    勒温的场论是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根据场论的观点,团体的行为象个体的行为那样,也是以所有发生影响的相互依存的事实为根据的,这些事实相互依存,构成了群体行为的本质。因而从根本上来说,群体并非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格式塔’,整体的意义才是群体的根本意义。“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基本含义就是要把团体作为一种心理学的有机整体,并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求团体行为或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以此理论观点为基础,群体动力学的研究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也就组成了群体动力学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1、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是作用于所有成员并促使其参与团体活动的各种力的组合。群体动力学家一般把具有内聚力的团体描述为其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每个成员都愿意为团体分担责任,一致反对外来的攻击等。赋予诸个体一件共同的任务,在成员中造成一种友好与合作气氛,诸成员具有相同的背景和态度,经常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具有共同的遭遇和不幸等,都是形成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一般来说,提高群体的内聚力可产生如下效果:
(l)团体成员的责任性行为;
(2)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3)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4)成员安全感的发展;
(5)团体生产力的提高。
2、群体压力与群体标准。
一是群体作为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别成员的思想和行动;
二是每个个体都倾向于象群体中其他成员那样来行事;
三是个体在行动上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是受求同压力的影响。群体中求同的压力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与他人不同时所产生的内在压力,另一种是由那些试图影响他人行为的成员所施与的外在压力。由于这些压力都直接导向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行为,所以通常又被归之于群体标准。
3、个人动机和团休目标。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一种目的,一种存在和行动的理由。被群体所选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该群体的行为,群体作用的发挥、成员对团体的依赖性,成员的态度和信心等。研究表明,群体目标与成员的个人动机是密切相关的,尽心接受群体目标的成员会努力为使团体达到其目标而工作。
4、领导与团体性能。领导者的素质及其领导作风,在所有的群体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群体动力学中,一般把领导作为群体的一种功能进行研究。这涉及到群体性能的发挥以及群体生产力的高低。另外,对领导方式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如何调动团体成员的内在活力的间题。对群体有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专制的领导方式、民主的领导方式、自由放任的领导方式。由于领导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在专制的领导方式下,团体成员的自主性很小,成员之间的和谐度比较低,存在领导在与不在工作情况差别很大的问题,因而只能取得中等的效率。民主的领导者通过讨论和征求意见吸收团体中各成员的看法和建议,鼓励成员参与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即在成员之间进行调解和仲裁。在这种方式下,即使领导者不在,工作仍能平稳地持续前进。在自由放任的领导方式下,领导者的作用有点像情报交换站,其控制职能得不到发挥。在这种团体中,非生产性的活动很多,工作的进展不稳定,效率不高,成员之间存在过多的无原则的争辩和讨论。但这三种方式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
5、团体的结构性。当一个团体在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安排上获得一种稳定性时,它也就拥有了一定的结构。在这种意义上,有三种不同的因素与群体结构的形成有关:(l)群体的工作效率,因为具体的分工将有助于团体的工作;(2)个体的动机和能力,个体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团体中所扮角色的不同;(3)团体的环境,团体存在的环境对其内部结构有很大影响。
    勒温曾说:“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是应两种据要产生的,一是科学研究,二是具体实践团体动力学集二者于一身,这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与统一,被称之为行动研究。它是团体动力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就基本方法或称之为一种研究技术而言,行动研究的具体含义可概括为如下程序: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的参与者中获取信息,经理论分析和实脸研究后再将结果反馈到实践中去,以达到对实践过程或团体行为过程的影响。就指导思想、观点或方法论的意义而言,行动研究主张心理学不能单单只求对行为的解释,而且还要去发现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如何使人们生活得更好。行动研究是以真正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解决实际间题为方向的心理学研究,它把理论与实践联系了起来,把科学家和实干家结合了起来;它既注重科学研究,又注重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