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924 0
2016-04-28

这也许看起来是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但是在这里。我又看到了我们童年的一些缩影。其实这不单单是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他教育的是我们所有的人。



本文转自财经早餐

在我们的观念里,生儿穷养,生女富养。所谓男儿苦少年,十男九轰烈。适当贫穷教育也许是好的,但是这对于子女而言均是适用的,而不分性别。培养一个孩子的阅历与见识,使得其在这过程中因经受的体验,经历的洗礼获得成长,增加对这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才是家庭教育应该担负的责任。传统的观念中的盲区是教育中的伪科学。重视家庭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关注,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体格,才是真的为孩子的腾飞助力!

这是两则真实的故事。


五块钱的故事是一个女孩子讲的:


初中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妈妈通常每周给2元零花钱,那个星期她想要5块,妈妈不给。她就表示不去上学。妈妈说:“爱上不上,不上现在回家。”


后来,她一直缠着要,妈妈很不高兴地掏出5块钱,扔在桌子上,一副嫌弃的样子。而那五块钱弹落到地上。


这个小女孩颤颤颠颠地捡起了钱。


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她说,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一直觉得自己很卑微,同时,在心里埋藏下对钱的渴望。


五毛钱的故事是一位男士讲的:


初二那年暑假,班上两个女同学到他家串门。他们坐在一起聊天,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与同龄女孩交往。


后来,女同学提议去街上转转。他身无分文,便去找母亲,希望给他一点零花钱。


妈妈不肯给。


他一再恳求,哀求。最后妈妈掏出五毛钱,“拿去!”


他弯下腰,捡起那五毛钱,和女同学上街了,请她们一人喝了碗大碗茶,就各自散去。


当年的男孩子现在30多岁了,大学毕业,经济独立,也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一直不肯结婚。


他不结婚,也不回家。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这样过,不结婚,不回家。他说,这一切都源于那扔在地上的五毛钱。


在很多不知道如何流传开来的观点,说孩子要穷养,特别是要穷养男孩子,但是你知道特意的穷养孩子,他们会丢失了多少东西,你知道吗?


一些富人家长为了杜绝孩子养成大脚大手的坏习惯,于是就在孩子面前“藏富”“哭穷”,这种做法需要适度,适度的“藏富”“哭穷”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如果过度了,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造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


大家想,一个整日看着父母为钱发愁、抱怨的孩子,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吗?所以在孩子成年以前,家长要以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定会保证你上学、生活的费用,你不用担心。但长大了你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


这种承诺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孩子的内心安定了,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其实最重要的是因为穷养会让孩子失去很多!


1.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大方得体。


穷养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在某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他们既内向又胆小,他们甚至不敢跟别的小朋友交往。他们长大后会在同龄人面前表现出拘束甚至觉得低人一等,他们不敢表现自己的光芒,他们内心的自卑觉得不配,而只有将自己关在小小的空间里,他们才能找到丁点儿的轻松。一味学别人的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大方和得体。


2.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格局。


有不少人说"穷人会越穷,富人会越富",穷人之所以穷下去,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孩子下了一个套,这个套叫“格局”。我们的穷孩子为了节省2块钱,会花2小时走路到目的地,而富养的孩子是怎么干的?他们为了将2小时的路程节省到2分钟,他们不惜花20块钱打的士。这就是格局!我们的穷孩子可能每天会为了节省几毛几分,将时间花在一些并不能让自己增值的东西上面,而富养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世界。


3. 穷养会让孩子丢失了气质。

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个人的穿着言行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出身。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看就是有气质有教养,但有些孩子一看却是让人感觉粗俗?孩子身上的气质是从骨髓渗透出来的,是家庭环境教养的象征。这种气质来源于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就如同香港一个住在笼屋的穷人说,我每天都要为一天三顿的50块港币辛苦劳动,我们没有任何的尊严和梦想可言。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物欲的满足,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机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可以的话,请不要在继续这种错误了!我们很多人其实已经陷入到这种恶果里了,不要让下一代人也继续这种错误。


所以,教育,不应该走极端。就如同道家一样,平衡才是最好的教育之道:


保证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他们才不会贪婪;让孩子吃点苦头,他们才懂得谦虚;让孩子学音乐美术,孩子懂得了高雅和品味;让孩子受点挫折,他们的灵魂会更加坚韧;孩子经常旅游,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