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9272 13
2009-05-19
<meta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http-equiv="Content-Type"></meta><meta content="Word.Document" name="ProgId"></meta><meta content="Microsoft Word 12" name="Generator"></meta><meta content="Microsoft Word 12" name="Originator"></meta><link hre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filelist.xml" rel="File-List"></link><link hre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themedata.thmx" rel="themeData"></link><link hre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colorschememapping.xml" rel="colorSchemeMapping"></link><style> <!-- /* Font Definitions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alt:SimSun;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3 135135232 16 0 262145 0;} @font-face {font-family:"Cambria Math"; panose-1:2 4 5 3 5 4 6 3 2 4; mso-font-charset:0; mso-generic-font-family:roman;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1610611985 1107304683 0 0 159 0;}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mso-font-signature:3 135135232 16 0 262145 0;} /* Style Definitions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so-style-unhide:no;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argin:0cm; margin-bottom:.0001pt; text-align:justify; 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mso-pagination:none; ; mso-bidi-;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ont-kerning:1.0pt;} .MsoChpDefault {mso-style-type:export-only; mso-default-props:yes; ; mso-ansi-; mso-bidi-; 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0pt;} /* Page Definitions */ @page {mso-page-border-surround-header:no; mso-page-border-surround-footer:no;} @page Section1 {size:612.0pt 792.0pt; margin:72.0pt 90.0pt 72.0pt 90.0pt; mso-header-margin:36.0pt; mso-footer-margin:36.0pt; mso-paper-source:0;}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 </style>

每到食堂就餐高峰期时,我们就会发现餐厅中虽有很多空位,但却有很多人只能端着餐具四处找位子坐。明明有空座位,为什么却不能坐呢?原因是上面早有书包“坐镇”在哪里。显然,这是一种抢占行为,导致餐厅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抢占座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为自己占座位,因为如果不先占个位子,等打完饭后,恐怕就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了,端着饭到处找座位,不仅麻烦而且尴尬;第二种是为别人占座位,通常留给后面才来的好同学或好朋友,这样可以跟他(她)一起坐着吃饭,边吃边聊,亲近亲近,否则,人一多,就不能如愿了。不言而喻,第二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属于利用公共资源为个人谋“福利”。第一种情况乍看起来是情有可原的,但仍经不起推敲。

下面,我们不妨对这个问题作经济学的分析。

学校的餐厅属于公共资源,一个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是使其效用最大化,即到了用餐时间,特别是到了用餐高峰期,餐桌上的每一个座位都要得到充分利用,不能被闲置浪费。一旦出现抢占行为,就会造成一种座位不足的假象。由于学校餐厅的座位是开放的,无人监督管理,这样,资源配置的规则只能由用餐者共同缔造,我们知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多人连续博弈的结果。

我们假设,如果每个用餐者是高度自觉的,都在打完饭后找位子坐,从不预先抢占座位,那么,根据连续博弈的原理,后面的人也不会出现这种行为,这样的博弈结果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规则一旦形成,每个人都加以遵循,学校餐厅的座位就可以得到最佳的利用,其资源配置也是最有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仍有许多人找不到座位,说明餐厅的座位确实存在严重不足现象,解决的方案只能是增加公共资源的供给——如果餐厅的座位无法再增加,那就得考虑另外加盖食堂了。

当然,上述的假设是理想化的,现实中,由于人的公共道德意识水平千差万别,每个人并不是高度自觉的,总有一些人喜欢打自己的小算盘。现在我们回到多人连续博弈过程中来,为叙述简便起见,我们先假设有AB两个人,他们先后进餐厅用餐,A先到,这时A发现餐厅里只剩下一个座位了,为了避免找不到座位的麻烦,选择先占为己有,放置书包作为标记。B随后到,选择先打饭再找位子。假设B先打完饭后,去寻找空座位,但一到空座位前,B立刻傻眼了,上面已放置书包。B不得不站在一边等待,等其他人吃饱后空出座位来。第二天,如果B先到,B就会如法炮制,像之前的A一样,提前为自己占好座位,随后到的A,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空置的座位不能坐。如此循环,在博弈“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抢占座位就会成为AB的潜规则。在多人连续博弈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占座位的信息会从一个人传导到另一个人。于是,资源不合理配置的现象就会不断地沿续下去。

就餐高峰期间,位子必然是紧张的,所以要先下手为强。眼前有位置不先占着,还要冒四处“打游击”的风险,那才叫傻呢!如果想跟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现在不帮他(她)不占个座位,愿望不就泡汤了?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考虑,个人抢占座位势必发生。

如今,抢占座位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每个参与博弈的人(用餐者)均形成路径依赖。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这种博弈均衡就无法打破。这就是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悖论。而改善这种局面的一种途径就是制定规则,杜绝预先抢占座位的行为。乍看起来,这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从公共利益角度看,人人都将由此获益。因此,我们建议食堂主管部门在食堂入口处贴上醒目的公告,广而告之,提醒大家不要抢占座位。同时,营造宣传舆论气氛,让规则深入人心。为了使这个规则得到落实,刚开始时还得有督导员,对违反规定者给予批评劝告。笔者相信,在舆论压力和督导下,个人会逐渐改变以往抢占座位的行为习惯,于是多人连续博弈将出现另一种均衡结果,那就是:只要有空座位,人人得而坐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9 13:56: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19 14:06:00
想法是好的,但不是你说了算啊!看什么时候能真的实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0 14:53:00

个人认为一食堂占座来分析不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既然大家都是先占座后去打饭,这和先打饭后找座位是一样的啊,时间差是一样的,差不多还是先到先得吧。

楼主从多人连续博弈的角度来分析很好。制度就是博弈的规则,要打破这个均衡,只能从改变博弈的规则入手,这就需要制定新的制度。但制度的监管也是另一个问题,成本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道德舆论毕竟不是万能的,需要设立一个集道德和强制惩罚性的制度才行。

以上是鄙人的拙见,还望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5 11:25:00
以下是引用idiot在2009-5-20 14:53:00的发言:

既然大家都是先占座后去打饭,这和先打饭后找座位是一样的啊,时间差是一样的,差不多还是先到先得吧。

这可不一样,先占座位后打饭占用座位的时间比先打饭后找座位要多。这样肯定造成了座位资源的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17:02:00

里面有制度和制度成本的因素,可能还要考虑人的行为特征或者人性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23 22:05:40
果然是文化人说话,因为简单问题又被复杂化了!
我解释一下看看吧!
举个例子,食堂共有1K个座位,共有3K学生需要用餐,食堂开放时间共1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必须在20分钟解决战斗(不考虑有用餐时间高峰低谷),加入每个学生平均吃饭时间是18分钟,那么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并且还有少量结余,加入每个学生平均用餐时间为21分钟则意味着座位数量不够,需要增加座位。

楼主讨论的则是学生的用餐时间加上了占座位导致座位空闲的时间是否超过20分钟的问题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