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修订新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我觉得到对传统的马克思经济理论进行拨乱反正的时候了。时代需要我们理直气壮的捍卫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真理,扬弃其中存在的谬误,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提供正确的经济理论指导。
+30
[此贴子已经被cymbidium于2006-9-20 10:05:33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当时以及此前的经济学的批判,主要观点在资本论中,而资本论副标题即时政治经济学批判,现代的所谓西方经济学滥觞于马克思所称的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的最根本观点是效用理论以及边际理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于此前的古典经济理论有一致的地方的话,那么它与当时的庸俗经济理论是截然相对的,一个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个是对资本主义的积极辩护和维护,
当前我们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学什么不就是他们的经济制度吗,我们一方面高批判一方面又要学习,真的是很难呀,楼主说什么“对传统的马克思经济理论进行拨乱反正…………理直气壮的捍卫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真理,扬弃其中存在的谬误”我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但这个问题真的很难
感觉都太理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1 2:58:22编辑过]
是到了该改的时候了。
我想知道法语版的资本论翻译完了没有。
以前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解,过于偏激;不过,为什么西方经济学没有采用马克思的理论呢???我想我们不该抱着马克思的大腿不放;其实经济学没有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之分。
现代西方经济学脱胎换骨于经验主义(英国)和实用主义(美国),他们都是从现实出发,通过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去理解价值理论和市场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他们的理论,看上去浅显易懂,但更接近真理。
马克思和奥地利学派,他们脱胎换骨于欧洲的理念主义,他们都是从概念出发,通过供给或需求量中的一方(乃至一方的一个要素),去理解价值理论和市场制度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一旦他们的概念及其结论和现实不符,他们就会打个补丁,很多时候,这些概念经修补后,不仅欺骗了别人,最后也欺骗了他们自己。这也算一种理性的陷阱吧。
我们中国人天生就是实用主义者(指没有理念主义传统),而且对西方文化从来都是中为体西为用的,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些人及花那么长时间及代价,崇拜马克思及其理论。
这个课题,值得花大力气研究。
有一个问题不知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马克思是反市场经济的,而当今中国,则要走市场取向的改革之路。这样,我们到底如何理解与取舍马克思?是应该是一个关键问题。左派正是利用马克思的反市场经济立场,来反对当今的改革的。
另一方面,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也比任何人更深刻,他的思想宝库具有人类永远研究不完的深刻内容。
我觉得,不能神话马克思的思想,他毕竟是一个人,他的思想,不可能不受到他所处时代及他个人偏见的局限,从而既不会全部正确,也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政治经济学和一般的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极大的不同
一个是目标实现按需分配
另一个说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因此永远比可能实现按需分配
据在下所知,现在包括人大,中财等学校有一部分教师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改变,但毕竟还是极少数。
中财有个老师为了让教材更容易理解,甚至把在下的初中高中的<九年义务制政治课本>借去研究,说是要在教材语言文字上下工夫。
先不论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多么多么的好,对于现在政经的地位颇为可悲,个人认为现在整个财经类院校里政经似乎只和考研有关系.
在*财的课堂上,就有类似这样的言论"强烈建议取消政经这门课,我教的痛苦,你们学的痛苦,最重要的是……政经没有应用价值"
可悲!!!
现在的问题是
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完全成为政府为了获得政策的某种合法性而进行的“理论创新”
其内容很不稳定,没有规律
我倒是同意这个观点为。改是不可能的。惟一且普遍所采用的方法是铨释,马经给了我们很大的铨释空间,现在各种版式本都有,都是对马经的研究与铨释。——这也是继承与发扬。正如上所说的,我所用理论都是符合“理论”的。
你这就是中国式的实用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用主义就是对你有用。
我认为,任何执政党的理论基础,都不需要那些牵强附会的诠释,它也不能作为一个执政党合法存在的前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实比无数的政治伦理专著,更能证明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事实上,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从问世以来,最受争取是就是过于直接的"经济-社会"图式.马克思继承德国经济学传统,以生产为中心,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而生产过程中只有主要是两种要素参与其中,即资本和劳动力,两者之间的交换是不等价的,这一点极为重要,这是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资本和劳动人格化为资本家和工人,生产过程的对立表现为阶级的对立。马克思又认为,经济部门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政治、文化等。于是生产过程的要素对立决定了阶段的对立,最后决定了社会的冲突。无产阶级绝对和相对的贫困化,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推翻者。
这个逻辑很严密,很清晰,很征服了很多的人。但是假设过于抽象和简单(建立新理论体系的更要),使得整个理论很容易受到攻击。但是其中仍然有不少有价值的地方,不能全盘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