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9-5-22 10:05:00
以下是引用zzg343在2009-5-21 19:57:00的发言:
估计他们是写给外面人看得,其实他们用的和我们一样。

 赫赫,你以为他们也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0:09:00
高起点,大作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0:17:00
很无奈,不过咱们从基础学起是很有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0:27:00
就因为它是MI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1:19:00

MIT经济学院 在萨缪尔森等巨匠栽培下,早就是著名学府。名师出高徒,用高级的教材有啥奇怪,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绰绰有余,他们将来是要拿诺奖的。想必老萨自己的《经济学》一书在那如同厕纸,老萨编书的初衷大概是普及一下常识。(曼昆的《经济学》一书在哈佛大概也如同厕纸)[em01][em01][em01][em01]

中国没有经济学,中国人是在学经济。(搬石头砸自己脚,滋味实在不好受,然而实际就是这样。凡是在中国经济学颇有成就的“大师”,似乎都在国外补过课)

[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1:41:00
本科生怎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1:44:00
太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2:08:00
那他们中级用高级,那高级的他们用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2:12:00
呵呵 那你知道MIT招的都是什么学生吗 你说数学功底能差吗 MIT的数学有多强 大家都知道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2:12:00
以下是引用liujiale在2009-5-22 12:08:00的发言:
那他们中级用高级,那高级的他们用什么呢?

大概是自创去了,老学别人的果子有啥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2:44:00
国外名牌大学学习压力很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3:00:00
其实北大的同学用的经济学教材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平新乔的那本,数学方面要求也不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3:00:00

其实完全是可能的 中国的学生也完全能够afford罗默 格林 范里安

但是我们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 还要学马列毛邓三 和 科学发展观

还有什么学生会 团学联 党支部 各类鸟社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3:57:00
以下是引用liujiale在2009-5-22 12:08:00的发言:
那他们中级用高级,那高级的他们用什么呢?

 瓦里安得高微和罗默的高宏在高级教程里只是个入门。

 比这个难的多了去了,难道你认为高级课程除了这个就没可以使用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4:21:00

我自己的观点:

    或许MIT的学生,生源质量并不一定比国内名牌高校的生源质量高。之所以出现现今的巨大差距,问题不是出在高考制度上,而是出在高等学校里。

    在国内,高中生上大学后变得不用功是很普遍的现象,而这就是症结所在。楼上有位说MIT人的智商高,我认为,在MIT,智商明显高的人是存在的,但就普遍水平来说,国内名校学生的智商不会输给他们,这点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而且在国内名校,智商偏高的人也是有的。可以说,智商不是问题,我们要有自信。

    在国内,高中生上大学后变得不用功是很普遍的现象,而这就是症结所在。

    他们强就强在比我们多下了功夫。看看我们身边吧!就拿我所在的这个所谓的“985”来说。一个专业,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研究中的,很少。我们这里有大批量的“宅男”,几个月都不出寝室门一步,一直打魔兽。校园里早上8点还人影稀疏。我刚进校时,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00睡觉,已经算是几个班里最用功的了。

    大学生,以这种方式来学习,能比得过人家?

    记得很久以前,央视播了一个叫“世界著名大学”的系列篇,讲到MIT时,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们的图书馆馆长说:“我每天凌晨2点钟都喜欢来这里看一下,发现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用我们提供的数据库搞研究,还有的在睡觉。”而“这里”,就是指24小时自习室。我想国内的高校,通宵自习室里,2点钟,除了有鬼,不会有人。

    还拍到一个镜头,一个男生,在跑步(好像是吧,具体干什么记不得了,反正是在锻炼),就把书放在跑步机上,边锻炼身体边做题。这种挤时间的精神,国内高校恐怕也无人能及。

    天道酬勤,这是真理,或许MIT人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sfhsky  金钱 +30  奖励 2009-5-22 14:27:43
猫爪  金钱 +20  魅力 +10  早上8点上课了,校园里当然人影稀疏;每天深夜入睡,就能证明好好学习?——有点片面吧。 2009-5-22 16:28: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4:32:00

还拍到一个镜头,一个男生,在跑步(好像是吧,具体干什么记不得了,反正是在锻炼),就把书放在跑步机上,边锻炼身体边做题。这种挤时间的精神,国内高校恐怕也无人能及。

——————————————————————————————————

大概也就央视能拍到。

我承认别人是很用功的,但我认为你说的例子倒像我们小时候的一些教材上的故事,谁谁走路看书 碰到电线杆子啦等等 这恰好是国内的教育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4:39:00
那时刚看过,也在骂央视庸俗,以国内的眼光来看国外的高校。
但现在我的认识已经转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4:42:00

人家本来就很牛,这些就免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4:45:00
以下是引用chenhe2007在2009-5-22 14:21:00的发言:

我自己的观点:

    或许MIT的学生,生源质量并不一定比国内名牌高校的生源质量高。之所以出现现今的巨大差距,问题不是出在高考制度上,而是出在高等学校里。

    在国内,高中生上大学后变得不用功是很普遍的现象,而这就是症结所在。楼上有位说MIT人的智商高,我认为,在MIT,智商明显高的人是存在的,但就普遍水平来说,国内名校学生的智商不会输给他们,这点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而且在国内名校,智商偏高的人也是有的。可以说,智商不是问题,我们要有自信。

    在国内,高中生上大学后变得不用功是很普遍的现象,而这就是症结所在。

    他们强就强在比我们多下了功夫。看看我们身边吧!就拿我所在的这个所谓的“985”来说。一个专业,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研究中的,很少。我们这里有大批量的“宅男”,几个月都不出寝室门一步,一直打魔兽。校园里早上8点还人影稀疏。我刚进校时,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2:00睡觉,已经算是几个班里最用功的了。

    大学生,以这种方式来学习,能比得过人家?

    记得很久以前,央视播了一个叫“世界著名大学”的系列篇,讲到MIT时,我的印象很深刻。他们的图书馆馆长说:“我每天凌晨2点钟都喜欢来这里看一下,发现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用我们提供的数据库搞研究,还有的在睡觉。”而“这里”,就是指24小时自习室。我想国内的高校,通宵自习室里,2点钟,除了有鬼,不会有人。

    还拍到一个镜头,一个男生,在跑步(好像是吧,具体干什么记不得了,反正是在锻炼),就把书放在跑步机上,边锻炼身体边做题。这种挤时间的精神,国内高校恐怕也无人能及。

    天道酬勤,这是真理,或许MIT人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要说生源质量, 我相信我们光靠自信是不行的, 国外名校的生源质量比国内的所谓名校质量高, 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一个是全球选拔最精英的人才, 一个仅仅是靠国内的高考一道坎进行的选拔, 不仅talent pool不一样, 而且选拔的科学性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这样生源能一样吗? !!! 而且所谓质量, 难道仅仅是智商? 智商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已。比如英文水平, 我相信也是生源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然我们是因为是外语他们是母语, 有差异也是自然的。什么时候我们的中文成为国际化的语言, 那个时候再谈生源质量我们也许会沾些优势。 还有生源质量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关系甚大, 比如沟通能力, 比如综合素质, 在国内,你见过你大学的同学参加奥运会的吗? 还是先参加奥运会得了金牌才成为北大 清华的学生? 而在美国, 也许MIT的研究生同时也是国家足球队队员, 我周围的同学里面有美国大学羽毛球的top 10, 有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 有网球冠军。。。。。。。这种生源质量, 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 是永远出不来的。

在来美国之前,不知道听过多少来美留学的人说美国学生的数学有多差, 美国人的逻辑水平多么一般, 真的是无数次了, 但是到了美国才发现,他们的牛人那真是叫牛, 他们的数学很好的人多得去了。   国内大学里的竞争相比之下,太好混了, 随随便便就能毕业。 天道酬勤, 话说的不错, 但是当你来到美国比较牛的学校里面, 你每天只休息3个小时,仍然发现无法stand out, 那时候你才会明白光靠勤奋是不够的。 我这么说有些不合情,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你可以teach everything, but you can't teach smar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4:47:00
我认识一个人,与我是同一个地方的。浙大的,被保送去北大跟了张维迎,跟了没有多久就去了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法学方向。再然后被保送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经济学博士。快毕业了,才三十岁啊。想想自己真是汗颜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5:06:00
我坚持认为生源质量不是问题。
因为高考的选拔是极为严酷的。这点我们确实要有自信。我们比别人落后,难道从起点就开始落后了吗?我觉的没有这个可能。
况且咱们中国人的智商还是不低的。楼上那个”smart“太玄了,太虚无缥缈了,有什么确切的定义吗?
问题就是咱们的高等教育制度,就是在浪费人才(有点偏激,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5:22:00
一山还比一山高啊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5:29:00
人比人气死人,大家不要郁闷了。学习关键是方法,你看不懂,别人也许还觉得简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2 15:30:0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5:43:00

钻进去了就不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5:43:00
或许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5:53:00
差距阿。差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6:04:00
That is MI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6:07:00

其实根本没什么

武大数理金融就使用的这些教材,有的不太一样,但是难度差不多

用到的数学根本没有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6:34:00
以下是引用两方土在2009-5-22 14:47:00的发言:
我认识一个人,与我是同一个地方的。浙大的,被保送去北大跟了张维迎,跟了没有多久就去了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法学方向。再然后被保送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经济学博士。快毕业了,才三十岁啊。想想自己真是汗颜啊!

 你说的这个人叫柯荣住,今年毕业。

 不过“再然后被保送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经济学博士” 这种说法不准确,很怪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6:36:00
以下是引用chenhe2007在2009-5-22 15:06:00的发言:
我坚持认为生源质量不是问题。
因为高考的选拔是极为严酷的。这点我们确实要有自信。我们比别人落后,难道从起点就开始落后了吗?我觉的没有这个可能。
况且咱们中国人的智商还是不低的。楼上那个”smart“太玄了,太虚无缥缈了,有什么确切的定义吗?
问题就是咱们的高等教育制度,就是在浪费人才(有点偏激,呵呵)。

 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是浪费不少人才。

 但你要是非得认为中国高考选拔的人不比MIT、HARWARD选拔的人差,那还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