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chenhe2007在2009-5-22 15:06:00的发言:我坚持认为生源质量不是问题。
因为高考的选拔是极为严酷的。这点我们确实要有自信。我们比别人落后,难道从起点就开始落后了吗?我觉的没有这个可能。
况且咱们中国人的智商还是不低的。楼上那个”smart“太玄了,太虚无缥缈了,有什么确切的定义吗?
问题就是咱们的高等教育制度,就是在浪费人才(有点偏激,呵呵)。
“我坚持认为生源质量不是问题。”
呵呵, 一个“我坚持。。。。”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中国各大名牌高校每年的招生有几万人, 都多少人能够进入美国的top 10?恐怕也就是几十个上百个人吧?这样的生源质量能一样吗? 我们不宜妄自菲薄, 但也不能自信过头,不说别的国家,我们就拿国际学生,印度来说, 人家同样也是十亿人口,难道出来的学生就比中国的差?全球各地的精英汇集美国的时候, 阿三英文比之中国人的英文胜过太多, 科研方面也是人才辈出。 你如果不信的话, 去看看在美国各大高校从教的教授, 你就知道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的差距了。再者, 我认识的中国同学里面,国内每个牛校的学生都有, 清华, 北大, 复旦, 人大, 交大,但是事实上我们作为国际学生, 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就只能在中游和下游徘徊了,要找一个在各个方面和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牛人同学相比, 可实在是比较难。(当然不排除个例)
所以我要说的是, 生源质量绝对有差别, 而且差别很大!!!我们真的不用在这里自信心爆棚, 真正到这样的环境下体会一下, 你就会发现不是你努力一下,不是你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就能赶超的。
“因为高考的选拔是极为严酷的。这点我们确实要有自信。我们比别人落后,难道从起点就开始落后了吗?我觉的没有这个可能。”
高考选拔严酷不假,但是严酷不代表科学, 不代表能够出人才, 不代表生源质量高!只是代表按照死板的考试制度,那一次考试考的好的人能够进名牌。而且这里面的偶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信你也明白的。 当年上海交大招生丑闻还是否记得?包括北大清华, 那个学校没有一部分同学不是考关系进去的? 这里我说的关系, 包括有的是什么三好学生加分, 地域差异等等因素---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不服气了,也许你是真的凭自己的实力进去的, 但是确实是有人通过其他途径进去的。我认识的一个北大的朋友, 全寝室6个人,,除了他一个, 其他的不是某银行行长之子, 就是某市市长之子, 就是某军区某某的外甥,是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每个人都情况都是巧合?????
我们不一定是从开始就落后, 个体中绝对有很多是属于MIT级别的人才, 但是到中国牛校的整体,跟MIT这类的学校是存在差距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 难道你是说每一个北大的学生都能够和MIT的毕业生一样的素质? 这真是笑话。据我所知, 美国的学校每年有很多人毕不了业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淘汰机制。 试问你听说中国哪个高校有人(排除极个别)不能毕业?
“况且咱们中国人的智商还是不低的。楼上那个”smart“太玄了,太虚无缥缈了,有什么确切的定义吗?”
中国人智商不低, 严重同意。 我说的smart 也就是智商。 但是智商不代表生源素质, 仅仅是生源素质的一个方面。 生源素质是一个非常balanced的定义。我原来帖子的那句话是我一个做PE的校友说的, 他说,PE这个行业, 在美国基本是只看哈佛 斯坦福(我估计这个是比较夸张了的,我知道很多其他学校的人在这个行业),之前的工作经验是只看大摩和高盛以及top 3咨询公司。 这个比较片面了。
“
问题就是咱们的高等教育制度,就是在浪费人才(有点偏激,呵呵)。”
这个我比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