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用车服务模式多样,各细分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移动用车市场主要包含打车、专车、拼车及租车等不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目标用户的出行需求。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典型应用,发展势头良好。
出租车打车市场用户覆盖率最高,定位于日常出行,市场发展成熟,滴滴快的形成垄断。移动打车应用解决了司机和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了乘客叫不到车,司机空载的现象。自2011年开始出现以来,经历高速发展期、激战期和寡头竞争,目前形成滴滴快的一家独大的局面。滴滴快的在出租车打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在98%以上。
专车定位于中高端商务人群,具有清晰盈利模式,市场竞争激烈。专车服务具有乘客等待时间短,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等竞争优势,满足了市民出行方式的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的需求。专车运营模式主要分为B2C和C2C两种模式,盈利模式清晰,吸引较多企业进入。专车市场形成了滴滴快的、Uber、神州专车三足鼎立的局面,竞争激烈。其中,滴滴快的占据了近八成的市场份额,Uber、神州专车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9%和8%。
拼车主要针对上下班通勤人群,享受政策红利。拼车模式是城市交通共享经济的体现,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等。其合法化得到了保护,环保作用更是得到ZF认可。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将促使拼车市场慢慢走向成熟。目前,滴滴快的和嘀嗒拼车各占据69%、20.9%的市场份额,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
租车市场稳步发展,传统B2C与新兴C2C模式齐头并进。B2C租车属于重资产模式,扩张慢,盈利能力低,但可以保证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领先企业为神州租车,用户覆盖率为0.23%;C2C租车属于轻资产模式,扩张快,盈利能力高,但服务质量参次不齐,领先企业为PP租车,用户覆盖率为0.10%。目前,两种模式稳步发展,在租车市场上平分秋色。
盈利模式探讨:B2C收取用车费,C2C收取平台服务费。目前,出租车打车尚未收取平台服务费,主要作用是积累用户流量,并将用户引流到专车、拼车等盈利服务。不同的运营模式盈利来源不同。B2C的盈利来自于用车收入扣除车队运营费用;而C2C以收取平台服务费为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