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5-21 15:18:34
qi509 发表于 2016-5-21 14:52
你回答问题!

资本家明明是用货币来对商品进行价值与价格核算的!
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值是美元,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价值就变成了欧元、人民币、澳元、日元……在一个又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市场上,有多少种货币就有多少种价值!
世界上没有货币时,商品就没有价值![titter][titt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5:30:1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1 15:06
第三种,所有的商品的产量都小于它们的需要量,所有商品的需要量也都有比之更小的产量。很显然,这就属于供 ...
这个可以,改成有现实条件下可能且应当实现的社会需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5:35:59
你回答问题!

资本家明明是用货币来对商品进行价值与价格核算的!

工人明明是挣工资的!

人们明明是用钱来购买商品的!

你却在胡扯什么时间!

你先给我弄清:商品的价值是货币还是时间?

你上班是挣工资还是时间?

商品是按价格出售还是按时间出售?  

你的A商品原先是多少时间一件还是多少钱一件?

你的A商品后来是多少时间一件还是多少钱一件?

无论是在哪国,无论是哪国货币,无论什么汇率,商品的价值终究是货币。也就你这进屎的脑子才胡扯什么商品的价值是时间!

你脑子里是不是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5:37:01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1 15:13
第四种,所有的商品的产量与所有商品的需要量之间,既有供求一致的,也有供大于求的,还有供小于求的。其中 ...
第四种与前面几种根本不是一回事。前面三种在本质上都不过是单独一种商品的翻版,而第四种才是真正的所有商品。如果你回答不了第四种情况,那只能说明,你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你所引的那两句话不过是一种搪塞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6:40:33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1 15:15
你认为总社会劳动时间不会按比例地减小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在社会需要量为1万件的情况下,2万 ...
如果说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像海平面,那么,其价格就像浪花和浪谷,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但实现中各个局部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其它某些因素影响,难免出现低洼与高峰,这种差距才产生动力,让商品价值成本低洼的地区生产出来的同质商品向价值成本高的流动,或同样价值成本能生产更多同质使用价值的地区或部门生产的相对剩余商品使用价值向不足的地区或部门流动,这就像水从高处往低流,而这正是老子所说的"大道似水”之社会经济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7:15:15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1 15:15
你认为总社会劳动时间不会按比例地减小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在社会需要量为1万件的情况下,2万 ...
你怎么还看不懂纠结于这些问题?哈,是不是舍不得这多生产多来的1万件成为废物无用约商品?告诉你投入付出的10万社会劳动时间是无用劳动时间,其劳动也就不是必要的有用劳动,你想让生产商低于其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10小时生产的商品与之交换,休想,他们实际由于盲目生产付出的单位必要商品量为20小时的社会劳动时间,你怎么就妄想以5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来与其交换?这也不符合等价交换呀,你想气死老马吗,你在马经哪里发现这一规律的?最后,关于最后一个的问题是交换的心理预期问题,即使有这情况也属个别现象,不要钻牛角尖,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宏观计量的现象,以整个给出的变量来均分,这是关于序数还是基本价值论的问题,不过显示马经的价值论应属于基数价值论,序数价值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引入基数价值论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进行这种比较,使马经论述的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为无差别可被平均分割的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7:57:06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1 15:37
第四种与前面几种根本不是一回事。前面三种在本质上都不过是单独一种商品的翻版,而第四种才是真正的所有 ...
你确定看明白我306楼的回答?无道理啊!写的那么易懂,你的问题我己问答,再说就罗嗦了,我在概念上也帮你解释了,公式估计你又看不懂,是不是应回答我的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1 18:29:31
举例来讲,某一生产周期中,社会总共需要汽车和粮食两种商品,其中,需要汽车10000辆,需要粮食10000吨,而实际生产了10000+n辆汽车和10000+m吨粮食。请问,此时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你的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只是一个虚幻概念。。。。。。。。。。。。。。。。。。。。。。。。。。。。。。。。。。。。。。。
多生产的n辆汽车和m吨粮食就是浪费社会资源,生产多余的产品戓商品都属无用劳动,其时间和劳动力以及材料投入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除非用它们作为材料回收生产互补性商品,所以,多出的n和m总分的总使用价值0,边际使用价值甚至于可能为负,在这周期中与其让劳动者生产多余的m和n不如把这些资源去生产另种c商品来丰满人们的另方面需要提高整体的使用价值,那你例子中这个参照系的人的总使用价值。上面几个贴也己有论述说明了我的逻揖。如果你觉得我的问答不满意有更好的可自已回答,我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09:24:2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1 16:40
如果说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像海平面,那么,其价格就像浪花和浪谷,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 ...
不要答非所问。我问的是:
(1)在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总劳动时间是否会按比例地减小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每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是否第一件商品最大,以后逐步递减,到边际效用为0时的那一件接近于0,以后的每一件都是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09:45:1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1 17:15
你怎么还看不懂纠结于这些问题?哈,是不是舍不得这多生产多来的1万件成为废物无用约商品?告诉你投入付出 ...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总时间的计算,因为20万小时的劳动时间只相当于10万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每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为5小时,而不是说的每1件实际所能实现的情况,因为具体的实现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这种商品的需要弹性大,那么在10小时才能生产1件的情况下,它的需要量就是1万件,而在5小时就能生产1件的情况下,它的需要量就会大大超过1万件,甚至达到2万件。这也是许多商品在卖不动的情况下,通过降价就会有更多需求的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主动降价使销售量得到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按照你的超过1万件的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为0的观点,那么应该是降价以后多1件也卖不出去的。其次,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的计算公式不还有一个需求量与产量之比的制约因素吗?按照你的公式(公式中的需求量与产量被你弄颠倒了,应该颠倒过来)计算,生产2万件商品时的每件的价值量就是相当于1万件时的二分之一呀,你不会连你自己的公式都不理解,都不会应用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09:58:3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1 18:29
举例来讲,某一生产周期中,社会总共需要汽车和粮食两种商品,其中,需要汽车10000辆,需要粮食10000吨,而 ...
不好意思,我问的第四种情况是“一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另一部分商品供小于求的情况是否属于社会边际使用价值为0。”而在举例时打错了一个符号,结果却变成了第二种情况。现在把它改正过来,应该是:
举例来讲,某一生产周期中,社会总共需要汽车和粮食两种商品,其中,需要汽车10000辆,需要粮食10000吨,而实际生产了10000+n辆汽车和10000-m吨粮食。请问,此时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
麻烦你重新解释一下,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13:04:46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2 09:58
不好意思,我问的第四种情况是“一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另一部分商品供小于求的情况是否属于社会边际使用价 ...
我就说我回答过嘛,有两种情况:一,如果(时间、劳动力、生产资料资源以后简称资源)资源己转化为产品,那么,泼出去的水难收,当发现供大于求产生的+n产品时,只能在以后生产该产品或商品时控制暂停产量并把原来用于+n部分的资源控制转移到-m的生产以补不足的商品,这就是我上述说的"损有余补不足",在模型中的人类社会可以看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如果这个系统看作为集合的物体,那么它的各种商品生产的供求状态一致时以圆形立方体显示的,那么,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该圆的半径,当各种商品组合的生产付出总社会劳动时间的每个单位投入产生的社会边际使用价值为零时,这个圆是标准的,这种状态其实就是类似于佛学所说的大圆满状态不偏不倚的零态,不过佛学所说大多指个人修行,类似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高峰体验,而我这个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类似于马所说共产主义追求的与儒学所言世界大同的社会和谐状态。但该状态并非永恒静止,系统是运动变化的动态系统,不管在发展中上升或下降远离原点零态时,总会出现失衡,失衡有时是为发展更大优化寻求突破,有时是因失控倒退劣化无序所致,所以,终要又出现了下一种状态中,当总社会劳动时间的每个单位投入产生的社会边际使用价值不一,即有大于0、小于0、等于0三种,那么,该社会状态显示的只能是近似于圆甚至缺乏向心力的集合,那样系统就会崩溃,这时系统要自救必须将原来不足的以有余补之,在社会生产中显示为将原来用于+n生产的剩余社会劳动时间去转移为生产-m的社会劳动时间,损有余补不足,一阴一阳一动静的发展运行轨道,此过程实为国学所谓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言不及意在所难免,心中感悟千万,却找不出更好的信息传播工具,能悟多少就多少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13:19:53
另一种是预期计划,资源已投入浪费是为泼水难回,但操作上我们不要让种事发生,要做调查统计预计好投入和产生可能的量,虽然计划会跟不上变化,生产限不能等于需求,但要及时发现并调整才能防范于未然,高明医生治未病不治末病,不是不治是己无力回天,所以,社会经济系统也如此,资源配置的利用很重要,正所谓"天下无免费的午餐”,仼何需求的满足都是以支付能力为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14:17:39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2 09:58
不好意思,我问的第四种情况是“一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另一部分商品供小于求的情况是否属于社会边际使用价 ...
注意有(n≤0,m≤0),(n>0、m>O)时,两种状态,我明你是后者,这状态忽略各劳动力投入的模型之中的社会其自然时间和材料资源每递增单位产生的边际使用价值不为0,价值不能最大化,这很明显,我所提了一个新的理论系统即时空经济学,如想掌控或管理好参照系有几个根本要素必须知,它们是参照系的自然时间、劳动力、供给量、需求量。缺一不可,知这四个量(实包含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劳动力、技术、土地、企业家才能),一切皆通,什么价值、价格、生产力等等都不过是此四量的综合概念,传统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论不过是小时候读过寓言《金银盾》故事在经济学的重现,故事大意是:古时候,有一个人在集市上卖他做的一面盾牌。不一会,从左边来了一个将军,看到这个盾牌就说:“这块金盾真好!”恰巧这时从右边也走过来一个将军,并大声夸奖说:“这块银盾真不错!”于是两人便争论起来,一个说是金盾,另一个说是银盾。正当两位将军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这个卖盾的人一声不响地把盾牌翻了个身,让金的一面朝右,银的一面向左。两位将军顿时哑口无言。而我不过是充当了那个卖盾人的角色,把客观实在展现出来,因此,所谓马经的劳动价值论发的终点就是(社会)效用价论,这些我已基本在大脑中完成,只是没太多时间用文字写出来,只能通过论坛交流回答别人时慢慢剂出来,但我所感悟的东西显然不只是这些,有知识就像天生,在后天学习之中那些学科的逻辑方法自然而然抑制不止的就涌现出来,使自我在知识的海洋之中以其说是触类旁通不如说是在"回忆",佛道释医也同样在我的数字逻辑推演中,我注六经实为六经注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15:51:46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2 09:45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总时间的计算,因为20万小时的劳动时间只相当于10万小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个意义 ...
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1/{〈A商品生产或供给量/(时间x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率/A商品生产或供给率)}=(时间x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量=1/[{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1万件商品/10万小时)/(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1/(l万A商品/10万小时)=10小时/1A商品,可见在单位时间平均生产率不变即1万A商品/l0小时=2万A商品/20万小时,不管你单位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是否再投入多少,单位A商品的社会必要动动时间10小时,而其它的劳动力和自然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投入都打水漂,你再算一百次都一样,我的公式是经过多年提炼有错我愿改过,我自已就证伪过几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19:13:0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14:17
注意有(n≤0,m≤0),(n>0、m>O)时,两种状态,我明你是后者,这状态忽略各劳动力投入的模型之中的社会 ...
说了半天到底没有说出第四种情况下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
你本来讨论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只是以一定的生产周期,比如一年为限的,现在却要将它偷换成“运动变化的动态系统”,也就是说,如果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未达到0,那么这个周期就会不断地延长下去,直到达到0 为止。这样一来,你那些按一定生产周期来计算的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不到0这个周期是不会结束的。因此任何任何一个生产周期(例如你题目所设的2200~2201年)中的总社会劳动时间就总是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吗?
如果不是,那么就请你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就直接回答一下我所举的那个例子中,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

至于你讲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一面盾牌的两面,那是因为你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的价值论,因为马克思的价值本身也是以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量即社会需要量为基础的,是相对于社会需要量来说是必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19:35:49
按照你的公式(公式中的需求量与产量被你弄颠倒了,应该颠倒过来)计算,生产2万件商品时的每件的价值量就是相当于1万件时的二分之一呀,你不会连你自己的公式都不理解,都不会应用吧!。。。。。。。。。。。。。。。。。。。。。。。。。。。。。。。。。。。。。。
注意,需求量/供给量,该式是存在同时空系统之中即同时性,即自然时间相同,社会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纯自然时间而是在自然时间基础上的社会劳动力的耗费,整个社会宏观经济系上而言个人是社会的细胞,因此,在自然时间的社会劳动力数量才是社会劳动时间,这是一个相对时间即相对于该劳动力数量组成的参照系而言,社会劳动时间=自然时间x参照系的劳动力数量,在社会生产力系统要素中,自然时间是绝对客观的只能被动适应,但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源)是可以相对流动支配并达到一定程度进行控制的,社会经济系其实质从系统角度而言就是一个开放的控制系统,因此,系统内部供给与需求都是在同一自然时间内相对的,这个相对即此时段的供给是相对于此时段的需求而言,否则,就是闹出那个山西煤老板比乾隆的财富多的笑话。
当然,随便写个公式容易但是要真正去理解确实也是很难,我本人也在不断以文字形式进行解释和加深入分析检验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21:52:45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2 19:13
说了半天到底没有说出第四种情况下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
你本来讨论的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只是以一定的生产周期,比如一年为限的,现在却要将它偷换成“运动变化的动态系统”,也就是说,如果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未达到0,那么这个周期就会不断地延长下去,直到达到0 为止。这样一来,你那些按一定生产周期来计算的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毫无意义了,因为不到0这个周期是不会结束的。因此任何任何一个生产周期(例如你题目所设的2200~2201年)中的总社会劳动时间就总是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吗?
如果不是,那么就请你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就直接回答一下我所举的那个例子中,社会使用价值边际是否为0。

至于你讲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一面盾牌的两面,那是因为你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的价值论,因为马克思的价值本身也是以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量即社会需要量为基础的,是相对于社会需要量来说是必要的。...
又说了些无营养的话,你就不能看看其它楼说了什么?这楼只是借贴发些感概而已,你说上面这些话只能说你应该补习一下效用价值论,最后,请你去研究下马经的使用价值概念是标量还是矢量再说。当然,我也不会企望你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在哪里,悟性很重要,本来你如问我如何统一两种价值论的我还会继续,但看来回答再多要么是我没你懂马克思,要么,我的公式你已推演,这样不谦虚的人我把逻辑教会你,我的东西不成了你的?现在国人抄袭的很人,好了,你的问题我已回答完,如不懂再反复研究,我的问题你还未回一个?若想讨论下去就自己发挥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22:12:29
243楼的问题
出个题目讨论吧
在2014年一年中,王大爷的3亩田地打Q1吨粮,当时,整个国家的总产量是Q2吨粮,当时整个国家生产这个粮食投入的劳动力有N个,假设,历时为7天(王大爷也是如此)完成播种、耗地与收割,当年整个社会对于这种粮食的必要需求量是每年Q3吨,现在在不考虑本国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产品为同质的情况下,王大爷生产的Q1吨粮食与皮鞋的交换价值多少?张老板的鞋厂生产Q4双皮鞋,当时,整个国家的总产量是Q5双,当时整个国家生产这个皮鞋投入的劳动力有M个,生产时间是7天(张老板也是如此),当时整个社会对于这种皮鞋的必要需求量是每年Q6双,现在假设在不考虑本国外部环境的情况下,产品同质,张老板生产的Q4双皮鞋应该卖什么价?他与王大爷生产的皮鞋如何交换或者应该按照什么比例交换?这里价格、价值、时间、产量、需求量、劳动力数量、生产力、生产率的数学关系式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22:41:4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15:51
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1/{〈A商品生产或供给量/(时间x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 ...
你公式中的“需求率”和“供给率”各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我前面就已经问过这个问题,你始终未给我答复。
按照你的计算来看,只要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同,那么需求率与供给率也就相同,两者之比也就等于1,是不是?
你这个公式计算的是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计算的结果是,在社会需要量为1万件,实际生产为2万件的情况下,每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10小时,而不是你说的从1万件以后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为0,是不是?
你这个公式还有第二种式子——“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量”,现在我们把你第一个式子中的相关数据代入,得: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20万小时/1万件=20小时/件。也就是说,按照你的第二个式子计算的结果为每件2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你说:“你再算一百次都一样,我的公式是经过多年提炼有错我愿改过,我自已就证伪过几次。”但我只算了一次,得出的结果与你的就不一样,并且与你的结论截然相反:在产量超过需要量一倍的情况下,过多的劳动力和自然时间以及生产资料的投入不仅没有都打水漂,反而每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还增加了一倍。你多年的提炼与证伪是不是都白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22:46:3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22:12
243楼的问题
出个题目讨论吧
饭要一口一口吃,题目要一道一道做。你先把我提的第四种情况解释清楚,这样我就知道你所说的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什么意思了,就好讨论你的第一道题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23:18:10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2 22:46
饭要一口一口吃,题目要一道一道做。你先把我提的第四种情况解释清楚,这样我就知道你所说的总的社会必要 ...
哎,不回答,算了,也没企望你能回答,不然你自已出问题通过数学逻辑定义下马的概念吧,我己降低难度总可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2 23:47:08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2 22:41
你公式中的“需求率”和“供给率”各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我前面就已经问过这个问题,你始终未给我答复 ...
你这个公式还有第二种式子——“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量”,现在我们把你第一个式子中的相关数据代入,得: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20万小时/1万件=20小时/件。也就是说,按照你的第二个式子计算的结果为每件2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20万小时这社会劳动时间不是所有都必要的,因为它有一半是无用的,劳动就是活动或运动,并非所有的活动或运动量都能完全转化"有用能"或“有用功”,只有符合需求量部分,上面贴子你为什么不详细看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时间x(需量率/供给率),需求率=需求量/自然时间,供给率=供给量/自然时间,在同一自然时间内,需量率/供给率=需求量/供给量,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时间(20万小时)x(1万件/2万件)=10万小时,而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lO万小时/1万件=10小时/每件,还看不明白吗?我公式能由你说白干就白干?如果我不解释估计你永远更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如果你能懂我公式,马经根本就是小儿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09:12:2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23:47
你这个公式还有第二种式子——“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 ...
你这里计算的不是所生产的全部2万件商品的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吗?如果你计算的只是前1万件,那么你公式中就不应该出现2万件,或者应当按照2万件减去后1万件的结果来计算。既然你没有这样做,既然你直接就是按照2万件来计算的,那么你的计算结果就只能是全部2万件——当然也包括后1万件——中每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结果是你自己计算出来的,每件就是10小时(323楼。按照公式,计算中第二个“=”之后的“1/(l万件A商品/10万小时)”是毫无根据的,虽然不影响最后的计算结果,但绝对会影响对计算结果的解释,因此,应当改为“1/(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与你自己所说的后1万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为0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314楼:“投入付出的10万社会劳动时间是无用劳动时间,其劳动也就不是必要的有用劳动,”)。如果你坚持说后1万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0,那么你就必须承认或者是你的公式有问题,或者是你的计算有问题;反之,就是你说的后1万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0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09:13:4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23:47
你这个公式还有第二种式子——“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 ...
你公式中所采用的“自然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极不清晰的概念。
在有关价值计算的公式中,一般可以采用两个时间的概念,一个是生产周期,例如一年。需要量和产量(供应量)都应当取同一生产周期的数据。另一个是劳动时间,例如生产一定的需要量所需要耗费的劳动总时间,或者生产一定的供应量实际耗费的劳动总时间,或者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等等。
在你的公式中,当你把自然时间理解为“劳动时间”时,那么就有了323楼的计算:(A商品需求率/A商品生产或供给率)=(1万件A商品/10万小时)/(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计算结果为1。
当你把自然时间理解为“生产周期”时,就有了330楼的计算:(A商品需求率/A商品生产或供给率)=(1万件A商品)/(2万件A商品),计算结果为1/2。
两种计算结果显然是自相矛盾的。这足以说明,你公式中所采用的“自然时间”对你自己就是一个极不清晰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09:15:12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23:47
你这个公式还有第二种式子——“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 ...
在330楼,你在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总时间时,是按照生产的2万件商品(20万小时劳动)来计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时间(20万小时)×(1万件/2万件)=10万小时。
也就是说这2万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总时间为10万小时,即平均每件应该是5小时。这个结果与我主贴中所说的完全一致,而与你“后1万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0”的说法又构成了自相矛盾。
但同样在330楼,紧接着社会必要劳动总时间的计算之后,你在计算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却是这样计算的:“而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l0万小时/1万件=10小时/每件”。
在前一个公式中你所计算的明明是2万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总时间,平均的时候为什么仅仅平均给1万件商品?如果按照你的单位A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公式,绝对应该按照产量或供给量来平均才对,难道你自己给出的公式,在应用时你可以说变就变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09:17:10
林汉扬 发表于 2016-5-22 23:47
你这个公式还有第二种式子——“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 ...
按照你给出的计算A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公式,面对同样的数据(社会需要量1万件,劳动时间10万小时;实际生产2万件,劳动时间20万小时),却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323楼):1/{〈A商品生产或供给量/(时间×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率/A商品生产或供给率)}=1/[{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1万件A商品/10万小时)/(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1/(l万件A商品/10万小时)=10小时/1A商品。
(注:按照公式,第二个“=”之后的“1/(l万件A商品/10万小时)”是毫无根据的,虽然不影响最后的计算结果,但绝对会影响对计算结果的解释,因此,应当改为“1/(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在第二种计算中已作了改正。)
第二种(将330楼的(A商品需求率/A商品生产或供给率)代入):1/{〈A商品生产或供给量/(时间×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率/A商品生产或供给率)}=1/[{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1万件商品)/(2万件A商品)]=1/(2万件A商品/20万小时)(1/2)=5小时/1A商品。
第三种:A商品单位价值(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时间×生产A商品的所有社会劳动力数量)/A商品需求量”=20万小时/1万件A商品=20小时/1A商品。

看见没有,按照你的公式,面对同样的数据,却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每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别为10小时、5小时和20小时。
这真应了你的那句话,我根本就读不懂你的公式,这样的公式也就只有你自己能读懂。用了多年的时间提炼与证伪,推演出来的竟是这样的公式,还好意思说马经是小儿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12:00:48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3 09:17
按照你给出的计算A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公式,面对同样的数据(社会需要量1万件,劳动时间10 ...
我已跟你说多少次,参照系、参照系、参照系。。。仼何要素以及关系都是在同一时空参照内的关系,脱离同一时空没有可比性,所谓价值即该社会参照系的总边际使用价值为零时,社会总使用价值对应的单位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这里社会总使用价值是该社会综合效用量,以对应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秒、分、时、天等作为尺度来均等分割并进行测量,马经劳动价值是一种基数价值论,只有这样才会提出不同劳动者之间可通过“无差别"的劳动三小比较和作为交换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12:28:24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3 09:13
你公式中所采用的“自然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极不清晰的概念。
在有关价值计算的公式中,一般可以采用两个 ...
拜托,自然时间的概念不清?这话你也能说得出,这是时间之箭,不可逆的,相对时间才有可能可逆,它是自然时间某时段中指定的参照空间内子系统之间信息、能量、物质交换时产生的流动性,比如,返老还童现象,这是生命(或生物)时间的延长;把当下不能治的病人冻藏起来让其在未来能治疗时复醒也是,物理学称之为负熵现象。爱因斯坦的超光速引起的视觉时光倒流等等都是相对时间,并不能真正引起整个宇宙时间倒流,而是主体主观上的感官体验,这与录像机录像影片以后重新播放没什么差别?只不过前者是宇宙场作为录像机。人们还真以为能穿越过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3 12:41:54
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3 09:15
在330楼,你在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总时间时,是按照生产的2万件商品(20万小时劳动)来计算的:社会必要劳动 ...
可见,你不理解社会劳动时间是由自然时间与劳动(力数)量的组成,你主题不引入劳动力直接谈社会劳动时间,说明你连社会劳动时间的构成都不懂,"社会劳动时间”凭什么说是社会的?正是该社会的劳动者参与其中,时间是空间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作为参照系中的社会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或主导者,仿佛是时间的掌控者,因此,劳动价值论的前辈老马以其命名也属正常,经济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时空问题,你得先搞清楚什么是时空,就好懂了。为这个我研究了一段时间总结写了几个贴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