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wswswz 发表于 2016-5-23 21:44
按照你的计算方法,农民生产粮食,一年只劳动几天(包括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晾晒、入库算50天 ...
例如,同样的土地,生产蔬菜的周期就比较短,一年可以生产好几季,劳动时间就会大大超过生产粮食等劳动时间,比如200天。如果一年内,农民生产粮食50天的劳动就相当于生产蔬菜200天劳动,那么农民还会去生产蔬菜吗?最多种点自己吃就行了,根本就不会有人去生产商品蔬菜了。
因此,自然时间根本就不能作为计量劳动量的时间。。。。。。。。。。。。。。。。。。。。。。。。。。。。。。。。。。。。。。。
自然时间不能作为计量劳动量,但可作为劳动量的时间,其实,这里你的认识不能理顺是被一个概念"劳动"所阻碍了,"劳动"其实就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人类在活动在实现追求自身与社会的使用价值过程中并不能让所有人类活动耗费的资源以+(阳性正向)转化并递增,同时,同时也要产量生资源以-(阴性反向)转化并递减,比如睡觉、吃饭、玩等人类活动是消耗性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是消极的,它们作为人类生理、心理的调节是为了更好产生阳性正向(+)活动,这是一个有机整体过程,没有人能每天24小时效率不变高强度工作即使是机器也要保养。
接马经逻辑:劳动力的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也就是说社会的劳动者之所以能产生对社会有用功的劳动,并不限于当下进行的能产生社会使用价值的时间,而是在自然时间中以家庭为单位的预备过程之中产生,因此,不仅睡、吃、玩、还有小时候的成长、学习时间,这从整个人类社会向自然索取使用价值或劳动满足自身需求过程中的一切时间,都应称之为社会劳动(活动),有一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一幅画价格百万,有的缺乏创新只能作为模仿的画匠一幅画价格才几百,当然,不排除有营销炒作成分,但从宏观概率统计的角度是有其道理,难道前者的时间与后者不一样,错,是同样时间产生的社会使用价值不同,即个别生产率折算为社会的平均劳动生产力不同所到,评估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程度,有些画匠的写实技术并不比一些大画家差甚至高许多,为何不能成为大师就是这个道理,我在你此处跟贴的许多内容如有人能理解并发表出来,相信他也能成经济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