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以来签约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今年1月份的前20天,我们就已新签了近20家企业。”东吴证券证券场外市场部负责人方苏如此描述目前火爆的新三板市场。
去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正式扩容,尤其是首批逾200家公司今年1月集中挂牌后,新三板从之前一个默默无闻的边缘化市场,一跃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挂牌企业数量甚至与中小板、创业板相当,一时间谋求在该板上市的企业激增。
对主办券商而言,在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行为中,数量并不是他们追求的全部。面对蜂拥而来的企业,主办券商目前对于项目质量与可持续性有了更多的考量。未来随着新三板交易平台的建立以及做市制度的推出,,才是他打造推荐-融资-做市-转板这一新三板全产业链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新三板将迎爆发式增长
“预计今年挂牌数量还会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东吴证券方苏对于今年的新三板形势时给出了这样的预判。而方苏的乐观来自于今年的强势开局:公司新年前20天就新签企业20家,相当于去年同期的好几倍。
“感觉最近项目一下子多起来了,而且市场参与各方的热情都很高。”方苏说。而有着类似感受的还有南方一家券商的场外市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场外市场部突然有了“宾客盈门”的感觉。
“以前都是我们出去找项目,现在是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咨询有关新三板事宜。”该负责人认为,这样一个变化对于刚刚起步的新三板市场来说,意义非凡,“这表明新三板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以及对拟挂牌企业的吸引力,都有了质的提升。”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同。实际上,新三板去年底扩容至全国后,挂牌企业摆脱了区域性的限制,新三板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市场。与此同时,围绕市场的定位、市场体系建设、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投资者管理、投资者权益保护及监管协作等几方面规定的出台,则消除了其制度定位的不确定性。1月份来自全国的266家企业的集体挂牌,更是产生了很强的示范效应,新三板的市场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程度拓展。
“今年出现了一些慕名而来的企业,还有一些是由已挂牌企业推荐过来的项目,这种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是新三板影响力日益渗透的体现。”方苏表示。
专业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面对急剧扩张的市场,网罗更多优质企业资源自然是券商的当务之急。不过,记者在业内调查发现,相比前一轮以推荐挂牌为导向的粗放式的“跑马圈地”,今年券商普遍对项目质量的把控以及可持续服务方面有了更多考虑。用一位券商人士的话来说,未来在做市制度推出、转板机制完善的背景下,券商的角色将逐渐从单纯的推荐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新三板的定位决定了挂牌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作为主办券商,在选择项目时精挑细选本来就是基本要求。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只有选出质量好的公司,券商才有实现共赢的可能。”一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有券商甚至认为,对于券商场外业务而言,2013年是铺垫的一年,2014年是腾飞的一年,随着做市制度的推出,券商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我们试图打通新三板业务全产业链,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今年我们的业务重心不在于追求挂牌企业数量,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化服务,令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为未来培育更多有潜力的公司。”广发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克明表示。
“总的来说就是在策略上立足长远,沉下心来发掘好项目,未来配合公司在做市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陈克明说。
更多商学院动态详情请扫二维码,加微信好友:JG_MBA,回复“新三板”。

经管之家商学院,只给你更有料的!http://share.pinggu.or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