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064 0
2016-05-12
  根据第一财经的消息,并购资产的业绩承诺不达标导致的巨额商誉减值,在2015年A股上市公司已频繁出现。在2015年A股公司的年报披露中,大额商誉减值的风险不断被引爆,多家上市公司遭遇业绩“大变脸”。据不完全统计,蓝色光标、浙江广厦、中水渔业、科达洁能、北陆药业、新北洋、达实智能等上市公司,均在披露2015年的年报时计提了巨额商誉减值。
  商誉反映的是对未来资产收益的预期。在实际的收购活动中,收购方所处的最终收购价往往高于被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为了会计处理的方便,支付对价中超过公允价值这部分将被计入“商誉”这一会计科目。根据会计处理原则,商誉需要定期进行测试和会计调整,其中当被收购资产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时,便需要计提减值、直接冲抵当年利润。
  根据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商誉减值的原因梳理,更多时候责任被归结于相关资产的自身原因。但伴随近两年来商誉减值风险的陡然提升,市场开始追问更深层动因,高溢价、高估值的激进并购热潮隐患也随之陆续曝出。
  并购市场的活跃以及资本市场的繁荣,使得不少被并购资产的估值明显超过其账面价值,导致A股市场上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加速上升。在整体经济相对疲弱的大环境下,这些被收购的企业经营及盈利状况可能不达预期,这会对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造成拖累,兼并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压力。
  更为严峻的是,依靠外延并购来维持业绩增速、扮亮财报等手段,已成为A股公司较主流的操作和运作手法。但短暂的利好预期和财务并表“蜜月期”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都需要时刻警惕商誉减值风险的引爆。此外,商誉计提减值的风险潜伏期并不确定,除已爆发出的一次性巨额商誉减值外,完成业绩承诺的逐年减值也不容忽视。即使并购标的完成了业绩承诺,甚至为公司累计产生的利润已经大于商誉的账面价值,但只要预期并购标的未来经营不佳,现金流折现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依然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