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44376 491
2009-05-22
<p align="center"><strong>本文仅限于人大经济论坛内部交流,谢绝论坛外转载!</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ff0000">本文第二版已经发布,</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61994-1-1.html"><font color="#ff0000">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61994-1-1.html</font></a><font color="#ff0000">,建议大家阅读第二版。</font></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ff0000">欢迎大家批评赐教,提过建议的,我将予以奖励。</font></strong><br/> </p><p align="center"><strong>经济学入门指南</strong><br/> </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第一版 </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前言 </p><p></p><p>    在人大经济论坛上混迹已近半年,纵览了无数帖子,发现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给入门者写一个全面的指导,而新手,也往往在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上反复发问,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因此,我想接过这个任务。</p><p>    我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虽不是很长,但自以为勉强已经算是入门了。现在经常能回想起自己初学时的辛酸苦辣,因此想把它写出来,给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能在经济学这条大路上走得更自信、更稳当!我不打算在这篇短文里涉及诸如“边际”“弹性”之类的细节问题,我只想从一个较宏观的层次给大家一点建议。</p><p>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述中肯定还有很多错误,希望高手们能批评、指正!可以以跟帖的方式,也可以给我发短信息。</p><p>一、本文阅读对象</p><p>    有理想,有抱负,富有进取心的雄心勃勃的学生。无论你以后是想从事经济理论研究还是从事金融等实务操作,本文都适用,因为我只是介绍入门性的知识,而这是经济类学生的共同基础。</p><p>    只想各科不挂的,就不必看了,因为你只要稍稍用点功夫,就能过。</p><p>二、经济学类是文科专业吗?</p><p>    这里所说的经济学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p><p>    可能很多外行人会认为,经济学是文科,而文科的学习方法就是背书。这种误解很有市场,每年我们学校双专业报名时,都有N多人去报金融学,以为是文科专业,很好学。每到那个时侯,我都有一种很屈辱的感觉,因为看到自己的挚爱被别人肆意玷污。在这里,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经济学是理科,不折不扣的理科。因此,希望大家改变认识,调整态度。</p><p>    现代经济学主要模仿的是物理学,因为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们想让经济学变成一门像物理学那样精密的科学。而我们,也要把它当做一门理学来学,因为我们不能辜负无数经济学家的心血。</p><p>三、关于数学</p><p>    我上面的那一席话,不仅仅是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类型,而是要提醒你,把数学学好。很多学校对经济学专业还在开设经管类的数三,也有一些学校开设的是工科类的数一,但是,学这样的数学课真的够吗?不够。无论你是想做什么(当然是经济金融方面的),你都要掌握很好的数学知识。</p><p>    我强烈建议(这不仅是我的建议,也是我学长们的建议,学长的学长们的建议,还是诸多经济学家的建议):抛弃高等数学,学习数学分析,趁你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原因很简单,这两门课程培养的结果是不同的。论坛上有位高人,在说这两门课的关系时,仅仅用了一句就道破天机,“高等数学教会你计算,数学分析教会你思考”。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数学学的全是工科类的数学一,因为我是从工科转到经济学专业的。但我发现,自己所受的工科数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记住公式,辨别条件,应用公式。我发现自己对条件的辨别能力很强,很会用公式,学“西方”经济学时,只要是用公式的地方,谁都比不过我,但是,我的思辨能力却消失了,而这,正是现代经济学所需要的。</p><p>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同济五版)-简易常微分方程+定理证明</p><p>    提醒大家的是,别一听是数学专业的课程就发憷,等你真正坐下来学它时,你会发现,它原来不难。</p><p>三、问题界定</p><p>    本文里所说的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经济学?</p><p>    我知道,目前高校里一般会开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但是,它们的地位是相等的吗?谁又是谁的基础?这一点肯定是诸多新手们的困惑。</p><p>    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八门核心课程是: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p><p>   这个规定合不合理,我不做讨论,就说说这几门课。</p><p>   在这八门课中,谁是最核心的呢?回答只有一个:“西方”经济学。因此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也就是这个所谓的“西方”经济学。</p><p>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其实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合称。为什么不直接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呢?因为以这两门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皆发轫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庸俗性”,“竭力为资本主义辩护”。因此在国内才改成了这个怪怪的名字。这也是我为什么给“西方”加上引号的原因,希望大家以后直接称呼“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样显得更专业。</p><p>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绝对基础,也是你以后学习各门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p><p>    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学科: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p><p>    谁是次核心呢?计量经济学。等你学到这门课时,你已经入门了。因此我不做描述。</p><p>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p><p>    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经济学在大学中以“政治经济学”为代表。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有的学校还会开“《资本论》选读”,也属此类。</p><p>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应该持一种什么态度?我个人的意见:开拓眼界,学学就好。我们既不能把它完全抛弃,也不能把它当做万能的真理,我们所做的,仅仅是把它当做古典经济学中的一个流派公平地对待。其实马克思的经济学来源于李嘉图,而李嘉图又是来源于亚当斯密,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基础。而且,你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你以后其实一点都用不到,除非你从事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或是工作。</p><p>五、教材问题</p>    再次提醒,我以下所说的“经济学”是指“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简称为“微观”和“宏观”。 <p></p>    教材是新手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教材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是在选择上,也会迷茫。很多大学都用的是自己编的微观和宏观,对于这些教材,我想说的是,赶快抛弃,连一页都不要读。因为在国内极为浮躁的学风下,这些教材,很多都是为了评职称或是类似的事而弄出来的应景之作,缺乏可读性。请你坚信:抛弃它们绝对不会对你的考试成绩造成任何影响,只会让你学得更好! <p></p>1、第一个忠告:入门教材千万别选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 <p></p>    这里并没有贬低高鸿业先生的意思,高老为我国的经济学教育贡献良多,且其学识、治学态度远胜于当代国内一些人。 <p></p>    高老的书在国内堪称经典,是很多学校的考研指定用书。但是,为什么我反对大家用高老的书来入门呢?因为你的第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对培养你的兴趣至关重要。但是高老的书开篇先批判一遍“西方”经济学,中间每一章后面也批判一遍这章的内容,微观小结要批判,宏观小结要批判,最后更是单列了一章再对全书进行批判,最后得出结论:“西方”经济学总体上是错的,但是有部分是可取的。这样的写书方法,对于微观和宏观都学到一定程度的,可能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还是有益的,因为这样可以开拓你的眼界。但是对于新手,这会直接消灭掉你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新手们可能会想,“我花了这么大的功夫去学习微观和宏观,原来都是错的,这多没劲!”这样越学越没劲。我当年就是这样的,感觉学得都是错误的东西,白费时间。 <p></p>    因此,新手千万别看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要看,也是你学到一定程度再看看回头审视你学过的东西。 <p></p>2、第二个忠告:千万别看中国人写的入门教材。 <p></p>    理由在一开始已说,即这些教材很多都是应景之作,缺乏可读性。有些东西甚至作者都没有理解清楚。别以为是入门教材,简单,对作者水平要求就越低,看看国外写初级教材的,哪个不是大师级人物?其实一本书,写难很容易,但是写简单却很难,没有一定的水平是不能写入门教科书的。 <p></p>3、第三个忠告:入门要看国外人写的教科书。 <p></p>    理由将在第四条忠告里一起将。 <p></p>4、第四条忠告:入门最好看原版(英文版)教科书。 <p></p>    国外学者写的入门级教科书,在不降低知识水平的条件下,往往都很有趣,这有助于培养对经济学的兴趣。而且国外学者水平较高,治学严谨,书也是很用心地在写,质量都很高。为什么不看国内人翻译的外国教材呢?理由跟开头和第二条忠告里讲的一样。翻译版教材错误比较多。有些同学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品不够,看不懂英文教材。我可以告诉你,英语四级水平足以看懂任何英文教材,当然,专业名词还是要稍微记一下的。入门级教材文笔都很流畅,读着就是一种享受。 <p></p>    不要关心教材价格,因为它给你的知识是你能终身受用的。 <p></p>5、经典教材推荐 <p></p>    书评摘自网上,但本人都认真读过,觉得很中肯,因此才引用。 <p></p>a.《经济学原理》,曼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p>    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 何运作,格林斯潘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 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 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p></p>b.《经济学》,萨缪尔森。《Economics》 <p></p>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 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 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 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p></p>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8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8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 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 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p></p>c.《经济学》,斯蒂格利茨 <p></p>    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p></p>    除了斯蒂格利茨的教材英文版国内难找外,其它两本都很容易买到。 <p></p>六、对于学习的建议 <p></p>1、  不要纠结于各个学派。 <p></p>    有些同学,连经济学大门都没入,就在大谈什么“新凯恩斯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学派”…….说句不好听的话,作为初学者,你还没有资格去评述这些学派,与其花时间在这上面,不如多读读你的教材,先争取把门入了。 <p></p>2、  不要读元典。 <p></p>    像《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叫《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之类的原著,不适合初学者读。原因很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博大精深”。你是读不懂的,就拿《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来说,你可以从中找到当代各种经济理论的影子。这样的原著,要到有一定水平再去读,否则是浪费时间。 <p></p>3、  不要怀疑“西方”经济学的正确性。 <p></p><p>    这不是你应该怀疑的,还是那句话,等到有一定水平再来怀疑。</p><p>4、不要沉溺于方法论。</p><p>    新手往往都有这样的毛病:四处去找类似“XXX谈如何学习经济学” 之类的帖子。我想说,这是没必要的。因为方法论别人教不会你的,而且别人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你。好的方法是自己摸索的,不是靠学就学来的。真正的顺序是:实践--->总结方法---->指导实践---->修正方法------>指导实践---->......</p><p></p>七、资源推荐 <p></p>1、  人大经济论坛 <p></p>大概是目前国内人气最旺的经济学专业论坛,而且内有高手出没,大家小心。窃以为有了人大经济论坛,大家大可不必上别的地方了。坛里资源之多,令人侧目;好心人之多,令人感动。我把IE首页都设成人大经济论坛。 <p></p><p></p>2、  中国经济教育科研网 <p></p>    比较老的一个论坛了,资源也很多。 <p></p>3、  北望经济学园 <p></p>    貌似没什么人气了。 <p></p>八、结束语 <p></p>    今天时间较紧,就先写到这里。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可以跟帖或给我发短息,我会尽快写上,形成本文的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 <p></p>但愿本文对大家的入门学习有所帮助! <p></p>  <p></p>  <p></p>                                                                                                                                                                                   临淮居士 <p></p>                                                                                                                                                                         2009年5月22日于望江楼 <p></p><p>全文下载:</p><p>
328390.pdf
大小:(414.19 KB)

 马上下载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7 18:23: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22 21:17:00
怎么没人顶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21:53:00
xiexie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23:44:00
感觉真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3 01:14:00

这就是我喜欢人大经济论坛的原因。

谢谢楼主!期待第二、三、四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3 10:12:00

谢谢

期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