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叫停房产众筹,要求各企业展开自查自纠和业务清理工作,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同样要求暂停房地产众筹业务。深圳房价的不断攀升,让房产众筹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背锅侠”。但房产众筹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并没有一个确凿的数字,这“锅”背得冤不冤就各持己见了。
事实上,此次众筹遭到质疑并非首次,如今的众筹项目,早已不复此前的繁荣,反倒是屡屡遭受诟病。很多众筹产品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出现货不对板的现象。在经过爆发式增长后,众筹模式正遭到质疑。
在前几年,众筹发展极为火热,是因为其具有创业门槛较低的特点,而且还能够一定程度的降低创业风险,并能在项目产品完成前,做了一次宣传预测。不过火热过后,众筹融资迅速降温,平台转型、倒闭的数量迅速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平台总数量超过130家,但有66家转型或倒闭。
国内众筹的发展现状,不禁让人怀疑众筹融资模式到底可不可行?但在国外,众筹模式是成功的,只是国内目前行业不够成熟,平台需引导消费者转变,创业者需努力改进,共同推进行业进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众筹的兴起
2008年以来,美国著名众筹平台IndieGoGo和Kickstarter相继上线,众筹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众筹成为继P2P之后的又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传统融资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不过兴起时间较短,至今仅有不到10年的发展史,但低成本、低门槛等十分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还是吸引了政府的不断关注。
我国众筹行业虽然兴起时间较晚,行业监管也并不完善,但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众筹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128家众筹平台,其中15家主要众筹平台成功完成筹资的项目。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众筹投资将达到960亿美元,中国则有望达到近500亿美元,其中70%以上将是股权众筹融资。
众筹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众筹融资模式主要有门户网站+众筹网站、农业+众筹、传统服务业+众筹、艺术行为+众筹等四种模式。其中门户网站+众筹网站模式有利于为双方导入彼此人气,增强用户黏度。
而农业+众筹模式仅能针对小部分高端用户,具体合作模式仍需探讨。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客单价较低、保值期短、产品滞后性强等特性,此外,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种植户还需承受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
目前的众筹模式,对农产品来说,只能走高端小众的路线,用户一起凑钱买平时市场里难以窥见的产品,或者是一些精品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想通过“以销定产”模式来销售自己的高端产品,通过众筹还是行不通的。
众筹问题分析
首先,股权众筹模式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股权众筹的投后管理和退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众筹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一个项目有众多股东的背景下,采用代持或者有限合伙的方式退出还是其他方式退出,如果项目运营获益,不同的退出方式面临不同的税收问题,在目前我国公司法制度体系下,股权众筹的退出是目前该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股权众筹平台存在的问题。一是平台数量多,发展呈“两极化”。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稳中有升,股权众筹平台数量将增加。虽然平台数量不断增多,但通过股权众筹成功的项目数量却并没有随之快速增加。随着众筹模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选择该类融资渠道,而目前的股权众筹平台数量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平台数量增加的同时,平台两极化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个人作为平台创始人的网站,易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及产品炒作,在未被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开办各项金融业务,对项目无法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对投资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收益,误导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