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移居澳门珠海20来年,在美国获得本硕会计学位,难得有机会进入上海pwc入职,发现有很多新情况适应。cicpa在澳门考场,我更加是唯一一个出来考经济法的。我自认为对中国的会计系统还是有不少理解的,但是到了企业天地后,发现用中国的标准来看,还是还点差异。
技术方面
1 中国的增值税。香港澳门台湾和美国都是没有增值税的。中国的增值税率17%相比欧洲来说都是非常高的。增值税的做账是一个难点。我花了好多时间才研究出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转出的真正意思。
2 税务发票系统。 交过增值税后,要由税务局开发票才能做账,而这个发票是中国独有的。和国外报税以自觉为主相比,中国需要发票这种税务局官方文件来避免公司逃税。中国私人购物时候。租车下来直接是发票外,其他购物都只开小票,还要到一个地方去开增值税发票,这个发票可以理解为收据之后的更加正式强制销售方扣除增值税的文件。在公司采购流程中,这个税务发票和invoice不一样尽管翻译起来都叫发票。invoice可以理解为付款通知,上面列明交易的详情如货物名称数量价格等。买方收到Invoice后按上面的金额和账号付款。而我们通常讲的发票是税务发票,开出了税务发票后,对方就逃不了税了,也能真正证明这笔交易发生了。中国公司做支付的时候要带着合同和国外公司开过来的invoice在税务机关核税,然后到银行缴税(代扣该合同的税即国外公司该笔收入的营业税、增值税),交费后带着相关银行票据再回到税务部门确认。之后带着税务部门出具的才能做账。invoice和发票的关系也可以理解成发票是invoice之后的更加正式强制销售方扣除增值税或者营业税的文件
3. 中国的凭证要求。中国要求每笔帐都打印出来,然后在序时账附上发票等支持性文件。美国没有强行要求把journal entry打印出来。录账的时候更多支持文件是银行水单,甚至直接用银行对账单都行。而在中国对支持下文件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必须要有税务发票才能做账。光收据或者小票不够,更不可能用银行对账单来做账,很多时候为了做账,需要到税务局去开发票。
4. 银行对账单的outstanding check.  我在美国小公司干活的时候,bank reconciliation主要是为了查找未兑现的outstanding check的,支票票头写出去的日期和兑现的日期不在同一个会计年间是很正常的。但是中国没有私人支票,企业的支票我至今未见过,做的bank reconciliation至今还未起到查找outstanding check作用。
5. 中国的函证。中国现在的银行询证函还不能网上搞,没有e-confirmation。好的是现在pwc有了个叫做SDC的部门专门负责每个组的银行询证函,减少了审计员的很多事情。中国的银行询证函一般要求填写金额,直接开白纸要银行填写的还不多。部分银行不接受邮件的,必须要审计员和出纳员一起去。在做采购流程或者AP confirmation的时候,在确认函上面,除了要写订单号,invoice,还要有个税务发票。
语言文化方面
1. 要注意身体。我刚到上海,生了1个月的病。本来我一年只发烧一次,而且马上就好了。还以为自己身体不错的,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一到上海就上吐下泻。国内细菌多,空气质量差。而珠海和澳门以及美国在空气是室外桃园。长期生活在室外桃园中的花朵到了上海,对细菌缺乏了抵抗力。另外,上海是有春季和秋季的,要学会换衣服。上海冬季家里是没有暖气的,要学会控制空调。
2. 中国人说话比较间接。有时候尽管顾客说是好的,但后面加了个**条件的话,实际意思是不好。如何理解中国人说话的内在含义,还需要多请教下同事,同时加多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
3. 我的coach说我和顾客交流不很专业。主要表现就是说活还是东问一句西问一句,有点像在和朋友聊天。在她的指点下,我现在每次聊天都写个总结,想好要问什么问题。打电话的时候要问问客户有没有空。和客户打交道需要更加耐心。
4 专业名词的中文翻译。无论是美国,还是香港澳门,商学院的课本都是用英文写的,在工作的时候全部都是用英文。到了中国,首先要适应是专业名词对应的英文是什么。像“冲”,“摊销”,“计提”,“汇兑损益”,”水单“等这些专业名词还未必有直接对应的英文,在上了几个项目之后,才基本认识了英文对应的含义是什么。开始我给senior写邮件用中文都不是很习惯,
5 中国人比较谦虚. 我在写邮件时候需要更加礼貌点。
6. 西方教育是启发式的,上课的时候是七嘴八舌的尽管很多东西在中国人看来根本不值得说出来。在中国,senior的命令是圣旨,就算有着不同的看法意见,也不建议当面提出。要适应中国填鸭式的方式,还要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才行。
 
其他:
1. 中国人应试能力强。对大型考试复习比较重视,花的时间比较多。学习氛围也比澳门浓厚。计算能力远远强于港澳学生,对理工科比较重视。
2.  气候生活。第一次看到上海那么宽阔的马路,吓坏了。上海的气温夏天比港澳更加热,冬天要冷。结果夏天空调没调节好,冬天没及时穿衣服,生了2次大病。也没有澳门珠海有山给你爬。
3. 饮食问题。长江三角东西比较甜,饭店开到凌晨的不多。我加班下班后,想再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已经没有饭店还继续开张着。而广东这里很清淡,饭店基本都是开到2点。 
新年目标:
 从学生到入职者,角色的转变还是有个差异的。读书时候也有超级多的case study。学生做case的时候,大家都是学生,可以说出不同的意见,可以扯上一些和case无关的东西。但是审计员,你在senior的带领下,你就听senior就行了,面对风格不同的snr要学会随机应变。每个senior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做法,具体做法听他的。那支笔把snr的要求记录下来。senior比较忙的时候,就请教下associate year2。 
上海eg2组相对来说,项目都比较小,不像eg1组有好多个50-60人一起做的项目。 有时候顾客给材料不及时,需要在其他项目上面follow。这些项目的调节我还想和经理,scheduler协调下。在学校当助教,我和教授讲话甚至系长都可以很随和,但是在公司和经理有上下层关系的,还需要严肃点。在学校,我是社团的VP,可以随便发指令,在公司还是应该把机会给老板。
技术上需要数量掌握associate year 1 的套餐,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payroll,其他应收,待摊费用,其他应付,预付费用,现金,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和其他费用 ,生活上多多适应pwc的企业环境和上海的地区文化,有兴趣的比较下中国的准则和澳门准则,香港准则,美国准则和irfs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