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854 0
2016-05-23
常怀敬畏之心
我最初对胡雪岩的了解仅限于“红顶商人”的称号。后来听一位到过杭州的人讲胡雪岩建造的胡庆余堂,讲“真不二价”匾额,讲“戒欺”条幅,讲他对百姓施粥施药的故事,不禁对这个红顶商人产生敬意。读了曾仕强先生的《胡雪岩的启示》后,对胡雪岩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一生,让人景仰,也让人思考。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富可敌国却又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彻底败落;被称为红顶商人最后却一败涂地。他人生轨迹上几个关键点大致是这样的:
十三岁放牛时他捡到一个装满金银财宝的包袱却不为所动,归还失主,深得失
主喜欢,得到了一份杂粮行学徒的工作。
十五岁当学徒时,一位金华的客商来杂粮行谈生意,可是刚到就病倒了,举目无亲,无人照料。胡雪岩便主动悉心照顾多日,使客商的身体痊愈。客商十分感动,在征得杂粮行老板同意后把胡雪岩带到金华火腿行。
十九时在与钱庄来往中由于早已暗自练习书法,练习珠心算,他的帐算得又快又准,字写得又清楚又漂亮,被钱庄老板识得人才,顺利进入钱庄。
二十九岁时由于他勤敏,有胆略,老板临终前把钱庄赠给他。
二十多岁时他全力帮助落魄书生王有龄取得官职,俩人结成患难之交。以后的岁月,两人相互帮助,一个在官场,一个在商场,都发展得非常顺利,直至胡雪岩四十岁左右。
四十岁时他得到左宗棠的信任。有着左宗棠的支持,他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官封极品,被称为“红顶商人”,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但他在替清ZF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了利息,在他59岁那年,东窗事发,多重压力之下,胡雪岩倾家荡产。62岁时,在杭州郊区的一所旧房子里郁郁而终。
他的人生之路,就像一条典型的抛物线,经历大起之后,在最高点陡然下落,给他的传奇人生画上了一个凄凉的句号,也在后人心中打上一个重重的问号——在这看似偶然的大起大落之中是否存在某种必然?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必然?
掩卷沉思,从胡雪岩一生的这几个阶段,我们看到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孩童,一个勤奋好学的少年,一个重情重义的青年,一个踌躇满志的壮年,一个沉郁冷静的老者。他的成功和失败都缘于他对“敬畏”二字的不同态度。由于“心存敬畏”而成功,由于“心无敬畏”而失败。

何谓敬畏?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事物保持的一种尊重、畏惧。这种“敬”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畏”不是单纯的畏惧,而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警示和自省。因为“敬”会有所为,它告诉人应该怎么样,因为“畏”又会有所不为,它警告人不该做什么。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品德,一种约束,一种忧患。
胡雪岩一生的起落,正是对这两字秉持了不同态度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记得小时候,对神灵上天总是心存敬畏,“人在做,天在看”,“抬头三尺有神灵”,这些古训深深扎根在心里,所以做什么总是小心怕做坏事。一粒米饭掉在地上,要小心把它捡起吃掉或存放,一个小生物哪怕是一株植物也不要随便伤害。人就是在心存敬畏中规范自身。
当十三岁的胡雪岩拾得那一包金银财宝时,相信他是心存敬畏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多也不要,是你的东西本来就该还给你”。敬畏之心让他守持本分,让他有了行为准则和做人的道德标准。敬畏之心也让他赢得人生第一个机会。
当学徒的胡雪岩懂得敬畏他人。敬畏他人就是尊重、关心他人,不轻侮,不敷衍。他敬畏老板,所以当客商主动说“你随我一起到金华”时,他回答:“这个不行,要问我们老板,老板同意,我才可以答应你。如果老板需要我在这里,虽然我想去,但是也不能跟你走。”他的敬畏之心赢得了老板的欣然关照。他敬畏客商,所以当客商病倒时他主动端药送饭,忙前跑后,照顾周到。他的敬畏之心赢得客商的真心提携。他敬畏朋友,所以当王有龄落魄时他雪中送炭,全力帮助。他的敬畏之心让他赢得患难与共的友谊和事业上的贵人。
胡雪岩敬畏自己的职业,所以不论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尽心尽力。用“心”做事,是他敬畏职业的表现。正是对职业的这种敬畏,使他获得一个又一个机会。
心存敬畏,使他一步一个台阶,步步向上。
转折也随之而来。
一个人处逆境时还比较容易,处顺境时却很难。因为处逆境时自己知道要小心谨慎,所以时时处处会多些敬畏,而在顺境时却难免大意。胡雪岩就是这样。他取得左宗棠的信任之后,成为左宗棠的左膀右臂。有了大靠山,且事事顺利,生意越做越大,信心越来越足,自信多了,敬畏少了,所以在代表清ZF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了利息,这导致他最后败落。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胡雪岩一路谨慎,一生的遗憾,就在这一件事情上。他尽心尽力为ZF做事,最后自己却栽了个大跟头。人成功的理由有千条不同,万条不同,可失败的理由却似乎只有有限的那几条,“心无敬畏”则是失败永远不变的因素。
胡雪岩的失败固然有政治斗争的因素在其中,但因轻忽而授人以柄却是他对自己的致命一击。
读到这些,心中不禁为他这样一个于国家民族有功、对百姓施仁的“胡大好人”的败落感到痛惜。一百多年来,无数商人从他身上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普通人从他身上也学到为人处事之道。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的故事也让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那就是应以敬畏之心来面对我们这个世界。懂得敬畏才懂得尊重,懂得敬畏才懂得坚守。心存敬畏之人,才会懂得珍惜,珍惜我们的亲人、朋友,珍惜工作和现有的生活。心存敬畏之人,才会懂得感恩,感恩给过我们帮助、关爱和支持的人,甚至感谢从反面激励我们的人。
遗憾的是,在当今,有些人的敬畏之心正在弱化,敬畏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在缺失。君不见,有的物质生活改善后,便挥霍浪费,骄奢淫逸,缺少了对劳动果实的敬畏;有的为眼前利益,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没有了对自然及规律的敬畏;有的为一己私利,不惜伤天害理,丧失了对生命、道德和法律的敬畏。凡此种种,无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益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必将得到应有的惩训。
让我们常怀敬畏之心吧。敬畏之心是人的最优品质,也是心灵的最高境界。
敬畏自然,自然会给你和谐的环境;
敬畏法律,法律会给你自由的生活;
敬畏生命,生命才会彰显高贵的价值。
心存敬畏,人会谦和,会理智,对待事物会客观思考。心存敬畏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智慧的选择。
胡雪岩远去了,但胡庆余堂还在,它在昭示一个人的成功。
胡雪岩远去了,但“红顶商人”的名号还在,它在诉说一个人的失败。
胡雪岩远去了,但大起大落的传奇还在,给人思考,让人警醒。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多一份敬畏。唯心存敬畏,才知道该怎样做人与做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