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66 0
2016-05-24
    书摘:跨国经济



  如果企业想在成熟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取得领导地位,不管是大规模市场还是小规模的利基市场,走国际化道路可能是唯一一个理智的战略选择。






  不论规模大小,一个公司要想在某个发达国家保持霸主地位,都越来越需要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取得和保持领先地位。它必须要有能力做到在各个发达国家进行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以及生产制造,并且能从某个国家向任何其他国家进行出口。这就是跨国经营。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直接投资热潮。最早进行跨国投资的是英国人,从1983年开始,英国公司至少花了250亿美元来并购美国企业,这是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来,在进军全球经济方面最大规模的行动。德国紧随其后,然而,与英国人有所区别的是,他们专注于购买小规模的、股权集中的公司。不过,令大多数人意外的是,许多美国跨国公司正在欧洲和日本攻城略地,而不是步步退却。

  中小企业也是一股推动跨国经济发展的力量。它们跨国经营的方式不是并购或金融交易,而是德国所谓的“利益共同体”:合资、共同研发、联合营销或交叉授权协定。

  美国中西部地区有一家专业化的小企业,它在单缸汽油发动机的某个部件上处于全球领导地位,七年前它只是在美国有工厂。但是,目前它在日本拥有三个工厂,直接给日本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供货。另外,这家公司也与一家日本的专业化小企业在美国中西部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这家日本企业的强项是生产汽缸上的另外一个部件,日本人提供资金和技术,而美国企业负责管理和营销。



  联合起来

  有四家股权非常集中的小型公司,分别是美国的、荷兰的、日本的和德国的,它们分别在化学溶剂行业某个产品线上处于领导地位,这四个企业将各自的实验室与一个专攻化学溶剂研究的美国大学实验室进行了合并。仅仅是通过联合这一项,它们的共同销售额总计就达到了两亿美元,从而能够在本领域技术变化非常快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预算。

  还有一家比利时的肉类加工企业,它在欧共体市场中是老大,但每年只有6000万美元收入。今年早些时候,这家企业和西班牙另一家规模更小的肉类加工企业结成联盟,两家公司仍然保持独立,但西班牙企业负责两家企业所需的全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而比利时的企业则负责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和市场营销。

  这种合作绝不仅限于中小型公司,两家全球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也结成了同盟,加利福尼亚弗里蒙特(Fremont)的工厂是通用公司的,但是却让丰田公司来管理,并让它同时生产两家公司的汽车。

  世界上最大的重工企业(年销售额高达150亿美元)将在明年的1月份正式运营,它是由两个电气设备企业——瑞典ASEA公司和瑞士的Brown Boveri.公司——合并而成的(合并后的企业即ABB,取两个企业的首字母。——译者注)。这两家历史悠久的大型企业都在重要的欧洲市场上拥有领导地位。但是,只有通过合资的形式合二为一,它们才有希望在北美和远东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从事跨国经营并不局限于制造企业,这已成为所有想在成熟市场中取得领导地位的企业的迫切需求。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一些受自然和地域限制的行业:医院、学校、公墓、发电厂以及政府垄断产业。

  自从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大银行走向全球以来,银行业与金融业正在变得日益国际化。现在大型保险公司(比如德国的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已经侵略性地把市场边界扩展到本国以及本大洲以外。英国、德国与荷兰的出版公司已经收购了不少美国大型出版公司,而美国的出版公司也在毫不示弱地攻占英国的出版业。

  当然,大量的国际化拓展并不是由大公司进行的,它们的基础是利益共同体。举例来说,美国一家高度专业化的中型资产管理公司,和日本一家实力相当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及英国伦敦一家规模稍大的财务公司最近结成了合作联盟。每家企业继续保持独立,但美国企业负责管理这三家在美国的所有投资,日本企业负责在日本的所有投资,英国企业负责在欧洲的所有投资。

  凡是想在某个发达国家成为该行业No.1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都成为领导者,原因之一就是技术的发展。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能力制造任何东西,而且也是生产得又快又好。而且所有发达国家都能共享实时的最新信息。因此,只要公司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它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竞争。在当前汇率波动十分剧烈的情况下,领导性厂商必须要能够在全球各个地方进行创新、生产和销售,否则,一旦汇率急剧波动,企业在竞争中就非常被动了。

  引发当前跨国经营热潮的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对美元价值的高估。这表明:即使是最强大的公司,汇率波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威胁因素。但同时它也指出了一个有效的防御措施:横跨多个货币区域建立全球性领导地位。

  近年来美元价值高估导致美国出口急剧下降,进口迅猛上升,美国的任何一个主要产业都无法抵抗汇率将近50%的波动。然而,美国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的产业只有钢铁、汽车、消费电子、机械工具以及少数半导体产品。

  总体而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本土公司生产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稳定在20%~22%左右。但是它掩盖了一个事实:由于原材料价格暴跌(这些发展中国家以卖初级产品为生,如矿产、木材等。——译者注),美国原先的重要客户——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几乎丧失了购买力,因此在同一时期,美国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有了重大提升。另一方面,美国公司在西欧的合资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医药、精细化工、通信设备和金融服务产业中取得了重大市场突破。在日本,许多美国公司更是收购了与自己合资的日本合作伙伴。

  这种前所未有的优异表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在美元高估后,虽然对美国的出口和外贸平衡造成重创,但美国经济并未因此而走向衰退。因为美国公司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保持稳定,美国公司及其海外分支机制依然利润良好,现金流充足,从而能够继续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并保持其创新能力和增长能力。

  所以尽管美元高估使美国出口遭受重创,但对于美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却是一个福音。在那个时期,用其美国母公司的货币可以多买50%的东西——新厂房和设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促销、服务以及利润与现金流。在美国企业购买日本合作伙伴时,从价格上看,用日元计算,日本企业可以得到理想的利润,而用美元计算,美国企业则是做了一笔很合算的买卖。

  然而,所有这些利益的获取都是以跨国经营为基础的。例如,美国的机械工具产业就没有从中获利。10年前,美国曾是全球该产业的霸主,但几乎全部是在美国本土运营。因此,当美元开始高估的时候,该产业的出口能力受到重创,同时也没有办法与进口产品展开竞争,因此,也无法获得进行新产品研发所需的利润和现金流。



  福特公司与通用公司

  汽车业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时,当日本汽车疯狂进入美国市场时,福特遭受了最为沉重的打击。最终拯救福特汽车的是它在欧洲市场上所占据的霸主地位,这种地位给福特带来了利润和资金流,使得福特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由于这段时间美元在欧洲的购买力非常强,福特可以在欧洲为美国市场开发新车型,这使福特能够获取高额利润,现在,它有望重新夺回60年前曾经拥有的美国汽车市场领导地位。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规模虽然是福特的两倍,但它实际上仍然是个只在单一国家(美国)经营的企业,所以还在苦苦挣扎。

  成功的跨国经营战略很可能不是多元化战略,相反,它需要把企业所有的力量进行聚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通用电气公司最近放弃了自己的消费电子业务,因为它们觉得不可能在这个行业做到世界领先。取而代之的是医疗电子产业,通用电气力争在欧洲市场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在这个领域它们很有希望成为全球的领头羊。

  换言之,跨国经营战略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成功的战略。除非企业相信奇迹会发生——不幸的是,由于政府在早期曾经恢复使用固定汇率制,很多公司对此还存有幻想——如果企业想在成熟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取得领导地位,不管是大规模市场还是小规模的利基市场,走国际化道路可能是唯一一个理智的战略选择。

                          [1987]

  (www.earm.cn/田成杰2016-5-23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管理未来》,彼得·德鲁克/著,李亚 邓宏图王璐/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
书摘:经理人该做的五大工作(2016-05-23 23:42:21)书摘:经济学的缺陷(2016-05-12 11:10:36)书摘:德鲁克的5项“预测”(2016-05-11 18:14:03)书摘:应对不确定性需确定五大规则(2016-05-03 14:22:52)书摘:周其仁论“国”“民”关系(2016-04-19 11:49:19)书摘:经济增长与企业成长(2016-04-07 14:36:53)书摘:政府主导投资的经济性质(2016-03-28 10:50:08)书摘:“剩余价值”的局限性(2016-03-04 10:00:49)哈佛经典:塑造战略的五种力量(2015-10-05 16:15:28)德鲁克:企业必须设定的8个目标(2015-10-02 23:30:5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