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737 0
2016-05-24

如今的电信诈骗,已经不只是发个短信通知中奖,或者“领导”打电话让你去办公室那么简单的伎俩了。5月初,空姐张馨予自称遭遇“补卡诈骗”,犯罪嫌疑人持她的临时身份证补办电话卡,导致其损失15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又先后曝光多起类似案例。巨额损失的背后谁来埋单?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本文版权由腾讯财经《枕头财经》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枕头财经(ID:pillowfinance)并附上微信二维码。或联系我们获取授权。(微信号:bnu-king)

“补卡截码”成诈骗新招


补卡截码,轻松骗走20万

今年年初,上海市民朱先生被人用假身份证“补卡截码”,其招商银行名下近20万元被转走。在数月的维权无果后,近日朱先生将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告上法院,此案于5月20日在上海市浦东法院正式开庭审理。



受害人曾被骚扰信息疯狂轰炸

无独有偶,空姐张馨予最近在微博上也曝出了自己的经历。先是遭遇骚扰电话疯狂call直至手机被打到关机,开机后手机则一直处于无服务状态,第二天去银行取款时怪事发生了,卡内1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消失时间正好是其手机关机时段。


空姐张馨予的微博以及手机通讯录资料

“补卡诈骗”三部曲

“银行卡还在,可钱没了,怎么办到的?”曾被盗刷51000元的移动用户黑先生自述了被骗经历:

1、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一百多个骚扰电话轰炸他的手机,目的是为了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

2、然后,拿着一张有黑先生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郊区的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黑先生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

3、最后,就是更改手机客服密码和银行卡密码,并通过短信验证码把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巨额损失谁埋单?


运营商作为“第一道防线”并不牢固

在补卡诈骗中,当事人的谨慎操作和隐私保密、运营商的补卡审核,以及银行的安全校验都是重要的安全防线。但在用户非主动泄露隐私的情况下,运营商的审核无疑成为了“第一道防线”。因此,受害人往往将电信运营商作为追责的第一目标。但在动辄一两年的诉讼中,受害人的维权过程并不轻松。



受害人财产损失难追回

2013年底,犯罪嫌疑人持姓名为“熊某”的临时身份证补卡成功后,通过熊某第三方支付平台快捷支付将钱转走。随后,熊某起诉涉事的中国移动广西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经过两次审理,法院认为,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对该案补办手机卡的行为具有过错,因就此承担违约责任,赔偿用户相应的损失。但“相应的损失”究竟是什么呢?对此,熊某案被告律师表示,根据电信合同就是承担话费损失。


中国移动柳州分公司

联通:我们只赔2万

把中国联通告上法庭的朱先生维权效果也不理想,在5月20日的庭审上,联通公司律师认为,首先要实现朱先生的招商银行网银转账不仅需要短信验证码,还需要登录密码与支付密码,是朱先生自己登录密码与支付密码泄漏才导致钱被转走,而犯罪嫌疑人知晓原告银行卡密码此事令人觉得疑点重重,甚至可能是原告与犯罪嫌疑人合谋。其次,验证码短信确实是通过联通发送的,但联通只是一个通讯平台,不应承担责任。在此后法庭调解中,联通公司律师表示,愿意给予朱先生最多2万元的补偿,具体数额还得与领导商议。



当事人微博维权被要求删帖

朱先生向媒体表示,在被骗后曾发微博维权,但联通方面律师要求朱先生先将微博删掉,删掉后才可以谈。在朱先生删掉微博后,律师又要求朱先生删除朋友圈相关信息,朱先生认为朋友圈是自己的私人空间,拒绝删除。此后,中国联通方面便再也没了下文。



运营商:银行才是责任方

有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士在和媒体交流时称,补卡业务满足了一些用户的需求,临时身份证的补卡也确有存在的必要(比如手机、钱包同时丢失的人)。而对于治理电信诈骗,不少运营商人士都坚持认为,银行对用户信息保护不严才是根源,手机只是一种通信工具,运营商在此事上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防电信诈骗不能只靠运营商


移动设“电信诈骗专席”

针对最近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北京移动表态,目前,已在10086客户服务热线设立了“电信诈骗专席”,当客户投诉遭遇电信诈骗时,电话会被直接转至诈骗专席,根据描述初步查证并判断客户是否遭遇了盗补卡后,视情况为客户办理“暂停业务办理”和“应急停机”。同时,加强了对证件审验、短信提示和临时验证码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各营业厅还增设了补换卡专席,客户在营业厅办理补换卡业务时,需要接受图像信息采集,用于过程审验留存。



联通电信:对临时身份证说不

北京联通热线人员则表示,根据系统中的规定,使用临时身份证无法进行补卡业务,而如果是非本人到营业厅办理补卡,除了双方身份证原件外,还需提供一份委托证明。北京电信也给出了回应,办理手机卡补卡业务,原则上需要携带身份证原件,若确因身份证丢失等原因使用临时身份证,工作人员会要求同时出示户口本或社保卡等辅助证明。如果由他人代为补卡,则只能使用身份证原件。



普通用户该如何预防?

1、常用网站密码、客服密码与银行密码和其他关键业务登录密码最好不相同,而且要定期修改;

2、对于各类号码发送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如果接收到大量骚扰电话或短信,切勿关机,应使用手机安全软件屏蔽骚扰号码,并立刻解除银行卡绑定;

3、在使用公共WIFI的场合下,尽量不要登录手机中的银行类APP或者使用手机转账;



结语:
事实上,之所以存在各种骗局,都是因为骗子发现了其中的漏洞,如银行将支付验证的重点放在了手机验证上,手机号码一旦丢失,银行账户就有裸奔的危险;电信运营商在补卡业务上也存在审核不严的弊端。如果这些漏洞能够从制度源头被封堵,那才可以堵死骗子的行骗之路

来源:腾讯财经《枕头财经》(ID:pillowfinanc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