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增速将趋缓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乙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仍将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预计“十三五”末乙烯产能将达到每年30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的速度在6.8%,略低于“十二五”的7.7%,但是仍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十三五”末丙烯的产能将突破每年4000万吨,产能的增速在7%左右,低于“十二五”的14.6%,产能的增长水平仍然较高。
二、下游产品多元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以上世界级的大型炼油基地,因此我国乙烯工业向“炼油--乙烯--芳烃--动力--高端产品”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成为可能。预计,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建设和发展中,将注重调整下游产品结构,向高端产品发展。今后将鼓励具有延伸产业特色的乙烯和芳烃产品加工新方案,加强碳四、碳五和碳九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研究与生产,发展国内紧缺的有机原料和合纤单体的生产,发展各类高端聚合物生产、树脂专用料、ABS树脂、特种橡胶的生产,提高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通用合成橡胶丁苯胶/顺丁胶的高端化改性。同时,全面提升乙烯下游有机料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绿色工艺,扩大适用紧缺产品产能并努力提高装置单系列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外资企业的更多进入和中方与外方合资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和批准立项建设,外资在华乙烯权益产能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除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外,一些国内同业公司和煤化工公司还将新建成部分产能。由此,未来国内乙烯工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但三大公司仍将起到主导作用。
三、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乙烯产能产量的迅速增加,全靠国内炼油装置生产来满足乙烯原料需求将越来越困难。未来,我国乙烯主要原料石脑油、轻烃等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并会尽量利用油气田轻质资源,尽可能扩大系统,内部互供,以满足供应。同时,随着我国新兴煤化工在国家支持下稳步有序健康发展,我国煤基甲醇制烯烃示范工业化项目、煤制乙二醇等,未来还将会有若干个项目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成投产,以缓解国内乙烯原料紧张的压力。此外,部分沿海企业还将尝试走进口甲醇制烯烃或重油热裂解制烯烃的发展道路。总体看,我国乙烯原料将进一步向轻质化、气体化和进口来源多元化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将在密切跟踪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国产化率,努力实现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加大催化剂的研发和国产化力度,努力降低“三剂”成本。
乙烯行业前景预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乙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乙烯生产能力增加很快,但长期以来中国乙烯的消费增长速度还是高于产能的增长速度。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乙烯消费的主要推动力仍是生产聚乙烯和乙二醇等产品。
农业上,主要包括农用棚膜、地膜、大棚养畜和饲料氨化所用的薄膜,节水器材和管材,防晒和防虫网、网箱养鱼用塑料制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预计到2020年需要310万吨。
建筑业上,以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为主。从未来对住宅要求节能、舒适、安全和绿色环保的趋势看,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吨。
包装业是随农产品发展包括粮油、肉、蛋、奶、饮料等而发展的,包装材料的需求预计在2020年将超过500吨。
电子和家用电器方面,包括电视机、电冰箱和空调等,预计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800万吨。
纺织行业,包括服装、装饰和产业用纤维,到2020年中国合成纤维人均消费将从2002年的6公斤左右提高到9公斤左右。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人均消费量为10公斤。
汽车工业方面,从外装、内饰到一系列的功能件,每辆汽车的塑料部件已多达400余种。轿车每使用1公斤塑料替代传统材料,车体可减重1.2公斤;而车的重量每减轻10%,行驶每100公里可节油1公升。20世纪末,世界轿车中塑料占车重比例已增加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