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479 5
2016-05-27

先说3个事例:


  1.我之前读PhD的实验室的一个学生,已经读了六年了,每天上午11点左右到实验室,下午3点下班。老板心疼他占着一个PhD的名额、以及工资,就利用自己的威望让他PhD毕业了。他PhD毕业后,就去读另一个金融(或者管理)方面的硕士去了。


  2.一个师姐,追随男朋友来美国读PhD。因为她本来就对科研无感,只是为了挣一份PhD工资,解决身份,平时主要精力放在了给男朋友做饭上。被渣男男朋友甩了后,心灰意冷,不愿做科研,于是,老板让她4年PhD毕业了。没有paper。她的老板不是我老板。她的老板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女的),发现了细胞中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这个老板是我那个学校出了名的好人。之前,另外一个学姐PhD读了两年,说要去美国另一个城市结婚,quitphd和她老公在一起。老板说:“如果他(指师姐的老公)对你不好,你再回来。”


  3.中国某海龟天牛,在他的一次采访中,回忆说:他PhD期间,一门课可能会挂科,如果挂科,就对毕业有影响,于是他去请求老师给他及格,老师也答应了。而在我经历的或者身边知道的事例中,在美国,如果你有充分的原因去和老师沟通关于成绩的问题,老师往往也会给你通融;而且,老师给成绩,往往也并不只看考试和作业的成绩,也会看平时表现(其实就是和老师的关系好坏)。


  今天要讨论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坚持一些看似正确的原则或者捍卫所谓的正义,还是具体事例具体分析、在讲原则的同时也讲人情呢?对于事例1和2,当事者明显就不是对科研感兴趣的。如果老板坚持原则,不给学位,不让毕业,则正义看似保住了,可是,当事人的生活就会陷入痛苦,并且,老板的不讲人情会被学生终生铭记,反之,如果老板高抬贵手、放他们一马,则他们的人生中暂时面临的坎坷会度过,并且说不定,学生到了新的阶段和领域,会迎来辉煌,并且这些学生也会终生铭记老师的恩情。事例3中,该天牛后来的成果也是举世瞩目,在该天牛后来回访母校的时候,也专程拜访当年放他一马的老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原则,有每个人的坚守。在做决定的时候,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可。我经常会想,如果我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办?我会不会通融?会不会放他们一马?还是坚持“正义”?


  想了这么久,我也有了我的答案:每个人的学生阶段都可能有迷茫的时候,在迷茫的时候,我应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清誉、自己的原则,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我能成为他们的老师,不是因为我比他们有多聪明、有多强,而是我比他们早走了几年路而已。做为他们的老师,我只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今后,自有社会来评价他们,来给他们奖励或者惩罚。


  写这些,并不是为了影响各位,只是希望各位在做事的时候,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或者就会对自己以前所坚持的一些原则有些动摇,对善和恶有新的定义。


  注: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说,美国大学的PhD学位不应该是committee决定授予的吗?其实,和中国一样,对于有权有势的老板,老板完全可以影响committee。更何况,很多美国top的大学是没有硬性的文章要求的,只要是老板感觉这个学生可以毕业,往往就能毕业(在committee里面没有老板的仇人的情况下)。


  update1. 突然想起来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则笑话:一个学生抄袭论文,被老师发现了。巧的是,抄袭的正好是老师若干年前的论文。学生战战兢兢地承认了自己抄袭。老师笑着说,虽然你抄袭了,但我还是决定给你优秀。因为:当年我的老师认为我的这篇论文不合格,可我这么多年了,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篇优秀论文。


  Update2. [46]qidao  2016-5-25 21:56

  混淆黑白,坚持学术原则还成了错误了?!每个人都有难处,坚持原则当然会得罪人,反之则得到千恩万谢,但博士学位是用来送人情的?


  我的回复:坚持学术原则是肯定没错的。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老师放你一马,你肯定应该心怀感激、今后发愤图强,不辜负老师对你的信任,以及为你所承担的风险;如果不放你,你也不应该心怀怨恨,终生记恨,毕竟你不能要求别人为了你而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至于你说的送人情,我却不认为是送人情。每个人对博士学位所代表的含义认识肯定不同。如果你认为博士学位代表很多论文,那我上面说的例子,肯定是不符合您说的博士学位的含义的。如果有人认为,博士学位代表着学生所经历的科研训练、思考问题的模式,那么,我上面说的例子未必就不符合。所以,导师们的意见和想法才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我认为,把博士简单的定义成毕业的时候做出来好的科研成果+很多publication是非常狭隘的。很多优秀的人,可能因为运气等原因,毕业的时候未必能有paper或者好paper。而且,很多优秀的博士生,毕业后也并没有留在学术界,去了与之前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业界发展,而且还发展的很好(举例来说,一些清华北大的生物系学生,去美国top10的高校读生物PhD,毕业后或直接或当完博后之后去了麦肯锡做商业咨询,发展的非常好)。而且,平心而论,在工业界的PhD作出的贡献,平均应该远远大于学术圈的PhD作出的贡献:因为公司是盈利机构,不养闲人;而学术圈大部分基金来自国家,肯定会养很多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PhD。


敬请批评指正。

来源:科学网博客

作者:李云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27 17:05:31
国外读博士的路径和方式与国内大相径庭。遇到问题,不能采用同样的解决方式。比如,博士资格考试就是国内诸多高校所没有的,考试基本上都是闭卷,要求更高。凡是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人,他们的学识和素养大多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毕业论文只是对前沿的探索,可能失败也可能成败。国内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7 17:07:40
nice生活圈 发表于 2016-5-27 14:56
先说3个事例:
  1.我之前读PhD的实验室的一个学生,已经读了六年了,每天上午11点左右到实验室,下午3点 ...
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7 21:27:02
现实中,有更多的人这样做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8 09:51:17
不一样,国外PHD申请到这个名额都是经过多重严格考验的,能拿到这个资格的人基础肯定都很扎实。
导师认为你达到博士标准也是根据你平时的科研素养和能力评定的,并不存在所谓的送人情的情况。
所以上面几个例子尤其是第一个,仅仅是个例,不能以偏概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28 09:58:05
原来那么多“劣币”海龟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