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篇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文献和阅读器CAJ。
 
 
 
教材:系统工程论,作者:王众托。电子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6.07.
目录: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
第三章,系统的描述与模型建立。
第四章,系统的结构建模。
第五章,系统的静态模型与分析。
第六章,系统的动态模型与分析。
第七章,随机服务系统。
第八章,网络系统。
第九章,决策分析基础。
第十章,决策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系统可靠性。
第十二章,系统的构建与集成。
 第一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
 一、系统的含义与属性.
 1,定义1,通常是体现许多各种不同因素的复杂统一体,它具有总的计划或旨在达到总的目的;是由持续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连接在一起的诸课题的汇集或结合;有秩序活动的整体、总体。
 2,定义2,这些定义,就算了,应该没有什么用处。
 系统的属性:(1)系统是由要素结合而成的。即系统的集合性,可以表达成集合。
 (2)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按照一定方式、一定关系组合起来的。即关联性。
 (3)目的性。
 (4)层次性。
 (5)环境适应性。
 二、系统的类型。
 1.2 系统工程
 一、系统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二、系统工程的含义与定义
 综合上述特点,可以说,系统工程是一门总揽全局,着眼整体,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思想与方法,从不同的方法和视角来处理系各部分的配合与协调,借助数学方法与计算机工具,来规划和设计、组建、运行整个系统,使系统的技术、经济、社会效果达到最优的方法性学科。
 三、系统工程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协调与优化原则,适应性原则。
  
 第二章
 2.1系统思想
 一、系统的整体性
 现代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对中医的看法,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同和协调。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系统整体存在的一个特征是它的有机性。另一个特征是整体的组合效应。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方式以及加和性与非加和性。
 首先,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有下列三种方式:
 其次,再谈谈加和性和非加和性。
 在应用整体性思想于系统工程时,首先要明确:系统性能是在系统由各组成部分结合成时所产生的,是从质的不同于各部分性能的。三个和尚没水吃,则不能称其为系统。
 其次,我们还得有全面观点,因系统整体性中也有依赖于各部分性能的一些侧面。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F=f(E,C,S)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具体关系,存在多种情况。大致有四种。P19。
 P20:三、系统的自组织性。
 自组织性的定义:
 系统的组织定义:
 2.2 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和方法
 一、系统工程的方法、工具体系。
 二、系统工程方法论。
 三、系统直觉、系统分析、系统综合。
 系统直觉的特征,大约有五个。第四个与第五个很有意义。
 2.3 硬系统方法论
 一、系统工程的三维形态图
 硬系统的概念没下定义。
 三维框架结构:
 1,逻辑维  ;2,时间维;3,知识维。
 上述三维框架结构经过修改形成新框架:
 1,步骤维; 2,应用领域与问题范畴维; 3,分析工具维。
 二、工作步骤。
  2.4 软系统方法论
  2.5 系统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
  
  
  
  
chenhe2007  金币 +2  魅力 +10  经验 +10  好帖 2009-5-28 2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