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名参加工作还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2015年中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2016年又中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在这里只想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算不上经验。读博期间,发了一些文章,有影响力的不多,但是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经验。参加工作后,深知在高校立足的难处,没有著作,论文,项目,评副教授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工作后也不断的写论文,修改论文,发表论文,总算没有被其他同事拉下。教育部项目,国家项目,我可以拍着良心说,一点关系都没找,都是提交上去,就不管不问,静等结果了。我不想去了解其中的内幕,只要做好自己就好,因为我影响不了别人,只需让自己的申报书尽可能的完善就好了,至于结果,自己无能无力,也不想去干预。
1、2015年度的教育部项目是第一次申报,以前从来没有申请过,所以相关的程序都不清楚,后来看了论坛中的一些经验,才稍微有些了解。教育部我使用的题目是2014年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失败后的题目,此后又反反复复修改了若干遍,申报书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斟酌,另外找了七八个老师给找问题,找不足,涉及格式,错别字,逻辑关系等等,不怕别人的意见尖锐,只要对自己的项目有好处,就可以接受,对的修改,不适合自己的也可以作为储备的经验。我感觉教育部课题没有好题目跟差题目这样的区别,只要论证合理,逻辑严密,有一定的前期成果,中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教育部更加注重的是基础性的研究,不在于你题目是否多么新颖,多么具有视觉的冲击力。
2、2016年,即今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第二次申报。说实话上一次申报国家社科,基本没有什么准备,第一次也没有经验,所以以失败而告终,也没有多么遗憾,毕竟没有付出多么大的努力。今年的申报学校、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我自己从选题、写申报书、修改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其中申报书自己就修改了不下20遍,除此之外,还让本单位、其他单位的专家给修改,提意见,有时候甚至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都琢磨很长时间,尽量做到最合适。国家社科基金,往往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需要关注现实,同时也要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五月份的时候,看到论坛中有的老师知道自己中或者不中,自己一点消息都没有,既不认识评委,更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属没关系,没消息,没资本的人,自己中的消息,还是出了公示后别人告诉我的。这也说明,国家社科也并非高不可攀,青年老师只要把申报书写好,也是能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