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不对其信贷投放进行掩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信贷投放就超过1万亿美元。但是,中国自己的债务规模却总是遮遮掩掩。
 
  中国,信贷
  虽然在一月份疯狂投放信贷后,中国随后的信贷投放量出现缓解。但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停止大规模宽松政策。中国只不过改变了宽松政策的形式而已。
 
  信贷,债务
  无论这些信贷提供了多少美观的经济数据,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都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伤害。银行信贷增速远超M2增速将导致银行钱荒现象再现。除了同业拆借利率上升外,央行可能被迫像以前那样印钱注入银行业系统,而这也会打压人民币汇率进一步造成中国国内恐慌情绪升级,资本外流加速。
 
  最近几个月,中国国内对于贷款人的信用审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格。企业和个人贷款都必须有足够的信用基础才能获得贷款。高盛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大审核投入。
 
  高盛表示,由于银行贷款和影子银行贷款的增加,以及不透明的贷款和账外资产的存在,目前无法准确估测中国国内整体贷款体量。
 
  高盛调查发现,中国国内的信贷体量远大于社会融资体量。据高盛测算,中国信贷体量大约位25万亿元,占中国GDP的36%。
 
  高盛得出结论称,中国经济对于信贷的依赖度非常大。预计中国国内债务还将继续膨胀并且拖累经济。
 
  根据高盛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创造债务的过程可从下图中获悉。
 
  也就是说,中国在通过变换形式隐瞒实际债务不断增长的事实。这导致中国国内实际债务体量会超出所有人想象。因为有太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例没有被计入债务。中国ZF虽然号称要“降杠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在不断加杠杆。对于债务的依赖度越大意味着中毒越深。这种模式持续时间越长,未来破坏作用也越大。债务规模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破灭,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正在一步一步迈向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