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的朋友圈,昨天应该被《马云力荐:把时间分配到真正重要和真正有趣的事情上》刷屏了。
文章的核心是罗辑思维《李翔商业内参》这款内容服务产品。
    “我很喜欢和李翔聊天,他没有那么多的先入为主,也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判断,我会关注李翔的新媒体产品《李翔商业内参》”这是马云对该产品的评价,截止《李翔商业参见》上线到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万多的订阅,按照 199 元的定价,已经有了近 500 万流水,仅仅用了近两天时间。
那这种知识性服务会成为自媒体变现的新方式么?
从逻辑上是说的通的,这样类似的服务其实在培训届已经非常流行了,只不过参考书和新东方出来的段子手老师,解决的是报考信息不对称,教的是解题的套路,用户是存在这样的需求的。
但不一样的是,学生是付费习惯最好的用户,但自媒体们面对的是已经习惯免费阅读的用户,上面逻辑成立的需求会大于糟糕的付费习惯么?
罗 振宇和马东能将的知识产品卖出去,模式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其品牌背书。如果《李翔商业内参》没有马云力荐,会有多少人买?罗振宇和李翔强调的 内容产品化的设计,可能真的不如马云爸爸的一句我看好你,在罗辑思维得到这款产品中,跟《李翔商业内参》摆在同样推荐位置的《樊登速读》,同样的价格,只有400多的订阅。还有微公众平台下的各大免费新媒体商业内参:36ke,创业帮,制造微报(公众号zhizaoweibao),创业者、黑马等等,他们都积累了数十年的行业干货,具备较多的行业精英,并且是免费的,
为何截止《李翔商业参见》上线到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万多的订阅,仅仅用了近两天时间就500万的流水? 朋友圈购买过该付费阅读的企业中高层朋友认为,闲来体验一下来打发时间还可以,有时间还是多读读那些花了10年心血的干货吧,去制造微报、创业帮这些传统的免费商业媒体去看,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省钱,好奇心过后,为啥还会为小李续费?
由此可见,很多人出于马云推荐的好奇的心态购买的动机可能是这500万流水的根基,如果质量上不去,可能又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现在在干货都免费的信息时代’自媒体去谈内容服务变现有些太早,用36ke上的一篇文章的说法,去分答上爆爆料说不定都赚的更多。
马云力荐的《李翔商业内参》推自媒体付费阅,让36ke,创业帮,制造微报,创业者这些免费内参情何以堪